在趙國與秦國對峙的第三年,潛伏在咸陽的趙國的密探打聽到秦國武安君重病纏身,恐將不久于人世,隨即在咸陽不知道在什么時候有了流言,說白起是懼怕趙奢之子趙勝,不敢出戰,在六國密探的關注下,秦王與范睢一臉沉重的從白起的家里走了出來,更刺激了六國形形色色的密探的神經,消息迅速傳到了邯鄲。
秦國的計策算不上高明,趙國的有識之士自然識破了這一點,在趙國的朝堂丞相虞卿與藺相如等明確的向趙王點明這是秦國的陰謀,一時間暗流涌動。
對于流言趙括自然是知道的,但卻什么都沒有說,除了每日練兵,其余時間就是回府陪著母親。對于趙括來說,長平的戰場是自己魂牽夢繞的地方。自己遍讀史書,談兵論陣無人可比,又在這大爭之世,不去戰場實現自己,又該在哪里一展抱負那?七國之間打了二百年的戰爭,以后又會打多少年。趙括緊握著長劍,腦海里回憶著幾十年來秦國與各國之間交戰的戰例。
趙王宮偏殿。
趙國權貴這次集體議會,在趙王的發問下開始了,
“老將軍,寡人再問你,能不能出兵?”
廉頗道:“王上,或許三年前應該出兵,但現在我趙國處于劣勢,出兵無勝算,秦國虎狼之國,軍士驍勇善戰,眼下出兵就是自尋絕境,”
趙王道:“老將軍,寡人找不上糧食給你了。”
廉頗道:“臣不能出兵。”
趙王道:若是寡人強命你出兵那?
這時趙豹圓場道“王上,老將軍只會思慮戰場上的事情,不知道我趙國國力民力窮困,請王上體諒”
趙王握緊了手中的筆,再次問到:“老將軍,要是寡人硬要你出兵那?”
廉頗道:“臣不能把趙國兒郎帶入死地。”
趙王怒道“難道寡人讓你出兵就是要把趙國二郎帶去送死嗎?廉頗,你正面交鋒就一定會敗嗎?”
“臣,臣不是這個意思,要是不能……”
不待廉頗說完,趙王大步轉身離開了大殿,剩下群臣面面相覷。
武將出身的廉頗南征北戰,只不過廉頗尚未同秦國交戰,這次長平之戰算是首次交手,打成這樣,在朝堂上趙王已經對自己失去耐心,趙國的情況廉頗不是不知道,只不過他確實沒有把握,所以按兵不動,等候時機。眼下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王上詔命,廉頗即日回長平領軍。”一名中官宣旨道。
廉頗朝著王宮深處,恭敬的行了一個軍禮,轉身就帶著親兵離開了。
夜晚,趙王與趙勝同席而坐,桌上只有兩碗稀飯和一碟烙餅。
兩個人都沒有吃東西,身為趙國最高的領導者,兩個人臉上都沒有笑容,趙國的困境眼下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趙勝身為趙王的王叔,還是先打破了短暫對寧靜。
“王上,臣建議換下廉頗,派趙括領兵二十萬前去長平,統兵御敵”。
趙王道“王叔,廉頗在朝數十載,故舊門客無數,再著不是一直有人支持廉頗,寡人也不敢下這個決心”
“陽文君自然有他的考慮,可是眼下的難關怎么過去”
對于趙勝不稱趙豹為兄長,直稱其封號的原因,趙王心知肚明,復雜的關系讓趙王也深感頭疼,替換廉頗顧慮重重,但是廉頗的態度著實讓趙王憋著一口氣。
趙王深吸一口氣,道“無論秦國是什么陰謀,寡人都打算替換廉頗,只是何人替換寡人仍在思量,”
趙勝道“臣仍然推薦趙括,胸懷韜略,有謀勝之道,是眼下最好的人選”
趙王問道“樂毅、田單、李牧都是我趙國的大將,為什么不舉薦他們那?”
趙勝道“臣有私心,樂毅、田單都是客將,二人且有宿怨,李牧鎮守北方,防范匈奴,而廉頗老將軍在朝已久,他主張堅守,其他將領又怎么會反對,臣所慮者,眼下除了趙括,無人會主動出兵,只會堅守,不能解我趙國所急”
“王叔說的是啊,寡人決心已下,后日朝會,議定此事,只是如何秘密派遣趙括前去。”
趙勝笑道“王上,這三年密探早已經遍布邯鄲,我趙國也一樣,派往咸陽的密探不計其數,有何秘密可言,何況只要決策正確,要密探何用。”
大朝會。
大殿里,回響著內侍的聲音,在趙國公卿的關注下,一字一字的宣讀了趙王的任命,趙括擔任統帥,半月后帶著趙國最后的二十萬大軍與糧草前往長平。在滿朝公卿的注視下,趙括接下旨意,并隨趙王、趙勝后殿議事了。
很快,三匹快馬迅速奔出邯鄲,直奔咸陽,將消息傳回秦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