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有一個相交近40年的老鄰居,就是當年爸爸媽媽結婚時在古洞河結識的。
老鄰居家的男主人姓劉,我叫他劉大爺,是當時小學校的校長。他說話總是不緊不慢,而且非常注意調理,一聽就很有政委做思想工作的感覺。
女主人姓高,我叫她“娘”,省去了“大”字,親近了很多。其實主要是因為我會叫人的時候,她才30多歲,叫大娘顯得太老,索性就直接喊“娘”,以至于長大之后,每次我這樣喊她的時候,旁人都用異樣的眼神,一臉懵像。
劉大爺家有三女一子,起的小名特別有趣,女孩從大丫—鴨蛋—鴨仔,兒子長的瘦瘦的居然叫“胖子”。
他們這一家六口,比我們家可是熱鬧多了。最經常見的場景就是:鴨蛋和胖子打成一團,大丫忙著拉架,鴨仔靜靜的看著,而劉大爺兩口子居然視若無睹,還一片祥和的討論教學方案,奇葩啊奇葩。
我和妹妹一出生就認識了這一家六口,尤其是三個姐姐,性格各不相同。
大姐姐溫和謙讓,特別懂得照顧弟弟妹妹。也正是這樣,她上學的年紀也比其他孩子要大一些,而且上學之后也經常幫著大爺大娘洗衣做飯,早早的就很有長姐的樣子。
后來大姐姐考上了師范學校,成為一名小學教師,脾氣好的沒話說,都說她是最像她媽媽的一個。
二姐姐很聰明,但喜歡掐尖。人人都說,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聰明,老四憨。
這話用在二姐姐身上相當準確,從小二姐姐就比其他姐妹在學習上聰明,但脾氣又是非常的讓人煩躁,處處都喜歡掐尖。
她們家的所有東西,都肯定要他先來挑先來選。甚至給大姐姐做的衣服,她穿著都能當裙子了,也一定要先穿一遍才行。
家里分蘋果,她永遠都得先挑最大的,就連眼鏡都得她先戴。
爭強好勝的二姐姐雖然在自己的姐妹里,顯得是個不懂事不謙讓的,但是一到我和妹妹身上,她卻處處都要做出姐姐的樣子。
她會背著我和妹妹玩,給我們講故事,把她們家新買的雪花膏給我們先擦。
二姐姐還有一項神功——哭。
小孩一般受欺負的時候才會哭,但二姐姐不是,只要稍有不順心,沒讓她滿意,就開始發此神功。
印象里第一次見識她的神功,我和妹妹都驚呆了,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想到還有這種哭法的,像唱歌一樣,抑揚頓挫,時而震撼,時而彎轉,沒有眼淚,但聽起來卻非常傷心。
一般小孩哭都是大嗓門,爆發性極強,優點是特別有震撼力,缺點是很快就底氣不足或嗓子沙啞,不做聲了;
另一種哭就是哼哼嘰嘰的那種,好處是不傷筋動骨,缺點是沒啥震懾效果。
二姐姐的這種哭,正好把這兩點完美結合起來,既不費力,又讓人無法不被觸動,堪稱一絕。
往往一件不順心的事,她能從早哭到晚,不耽誤吃飯不耽誤玩,直到達到她滿意為止。
據說他的這項神功在學校非常好用,誰都不敢惹。但對于她的爸媽來說,卻明顯不好用,劉大爺大娘天然免疫,充耳不聞,搞得別人到他們家一看到二姐姐哭就樂得不行,打趣她:又唱歌了??!
后來等她長大了之后,我曾問過他為啥那時候那么喜歡哭?
她神秘的告訴我,就是想讓她爸爸媽媽多關心她而已。
其實很多子女多的家里,老二之所以喜歡掐尖,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對于父母來說,他們沒有老大出生早,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自然關注的多;也沒有老小更能獲得疼惜,他們屬于中間夠不著的那種,所以就要“搶”,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雖然小時候二姐姐總被人說是不懂事,但在長大之后,在兄弟姐妹有困難時,她卻用自己雷厲風行的做派,給大家解決了不少麻煩事,也成為家里的調和劑。
小姐姐在三姐妹中,從小就存在感很弱,俏麗乖順,不哭不鬧。年紀沒有大姐姐大,但在分東西的時候,卻總是和大姐姐一樣謙讓到最后。
小姐姐天生就有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韌性,忍耐力超強。小時候學小提琴,手指劃破了,二姐姐哭天抹淚,小姐姐卻毫不在意。
在她們家里,大姐姐是爸媽的好幫手,二姐姐是個大刺頭,而小姐姐卻似乎是個隱形人,輕易不表達自己,不爭不搶,不悲不喜,用現在的話來說,她真是個“佛系”的小孩。
而她的這種性情也一直延續到現在,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只要你和她在一起,她永遠是那個可以對你溫柔以待,照顧有加的姐姐。
哪怕對于比他年紀大的人,她骨子里也總是透著那股子非常母性的關愛,讓人如沐春風。
而這樣溫暖的人,卻也有著特有的堅持和韌性。據媽媽說,當年劉大爺家四個孩子年紀相仿都上學,但家庭收入有限,所以大姐姐考了中專,以便于早早參加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二姐姐和小姐姐年紀接近,都考大學的話家里很難供得起。而恰巧當時有工廠招工,小姐姐就主動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早早的參加了工作。
這種自我犧牲,在我們現在看來是難以理解的,但在那個年代,卻并不是個例。
而在后來的工作中,她通過自己努力參加成人高考,一步步提升自己,逐漸彌補了上大學的遺憾,現在的人生戰績毫不亞于大學畢業的二姐姐。
她最輝煌經歷就是在全州的公務員考試中,打敗一眾大學畢業生,獲得筆試第一名的好成績。
這個家里最小的小姐姐,在父母身邊沒有享受到多久的老疙瘩的關愛,卻從來沒有抱怨過;當二姐姐上大學風光無限時,她也沒有哀怨過,還資助姐姐,照顧姐姐。
自我犧牲和自強不息這兩個詞,很難用語言來解析,但只要認識和了解小姐姐的人,一定都能深刻體會到。
有兩個詞說的很好: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在她們兩姐妹的影響下,我的興趣愛好和成長軌跡越來越多的和二姐姐重合,彈手風琴、看小說、戴眼鏡、考大學。
而妹妹則逐漸的和小姐姐的軌跡拉近,拉小提琴、獨自找工作、異地闖蕩。
多年之后,當大學畢業的我和在異鄉打拼的小姐姐匯合之后,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妹妹的寬和,而她在我身上也看到了她姐姐的那種頑劣。
之后的近二十年,我們惺惺相伴,一直延續著從出生至此的情分,這種情分比親情更多了惺惺相惜,比友情則多了刻骨銘心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