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瑤進宮已有三年了,她小心謹慎地履行皇后的職責,和后宮的妃子們相處融洽,為成宗管理好后宮。成宗登基前只娶了伍菀一個人,一直沒有生養。登基后新娶了皇后和幾位妃子,但依然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已近而立之年的皇帝無后是皇后的過錯,雖然成宗沒有表示過什么,但姬瑤也隱約感受了這股壓力,她更加小心謹慎了。一方面,她希望自己能誕下皇嗣鞏固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其他女子能生下子女緩解自己的壓力。
終于,伍妃宮里傳來懷孕的好消息,姬瑤連忙趕到伍妃寢宮探望。伍莞身材高大健朗,總是神采奕奕氣勢奪人,與嬌小柔弱的姬瑤形成鮮明對比。大概是因為兩人氣質相差太多,實在不像一路人,她兩交往不多,伍妃只是每日例行來養心殿給皇后請安,畢竟入宮的先后順序和不能亂了尊卑。
聽聞皇后來訪,伍菀打扮一番趕出來迎接。同行的太醫給伍妃仔細診看一番,伍妃已有三個多月,母親身體健康,胎兒的狀況也很好。姬瑤聽完太醫的診斷放心了些,道:“姐姐已有身孕三個多月我才得知消息,這是我的過失,好在母子都康健,沒有耽誤事?!?p> 伍菀連忙說:“臣妾身懷龍種卻不自知,是妾身的過失才對。這個孩子懷得不容易,妊娠反應輕,臣妾也是前幾日感到身體不適請了太醫才知道腹中有喜。好在孩子健康,真是一件喜事?!?p> 姬瑤笑著點點頭,如果伍菀真能誕下個健康的孩子,可以減輕她不少壓力。她繼續說:“姐姐現在身子矜貴,本宮讓內務府挑選了機靈的宮女和公公各三人,供姐姐差遣。本宮已囑托內務府,姐姐吃的用的一定要用最好的,太醫院也會每日派人來看診,為姐姐熬制補藥。”
伍菀連忙說:“勞娘娘費心了,臣妾宮里的人本就充裕,陛下得知臣妾有孕的消息也安置了幾個小太監,明日就到。”
姬瑤聽到成宗已有了安排,也沒有勉強,叫出伍莞兒宮里的宮女太監囑咐了一番就離開了。
姬瑤小心謹慎地操持幾個月,伍妃終于順利生產,誕下一名男嬰。這是成宗的第一個孩子,也是皇長子,中年才得一子的皇帝大喜過望,馬上封伍莞為貴妃,賜萬福宮居住,堂兄也得以升官。姬瑤松了一口氣,和成宗一起去探望孩子,看著剛出生的小嬰兒柔柔弱弱的樣子也著實喜歡。
又過了一年多,成宗新添了幾個公主,但依然只有已被封為魏王的皇長子一個兒子?;实蹧]有嫡子,朝臣雖不敢當眾議論,私下也傳了不少流言,皇后的咳癥也是人盡皆知。在朝為官的姬敏一方面哀嘆姐姐過得不幸福,一方面又不斷進宮提醒姐姐。姬瑤知道弟弟每次進宮的目的,她也做了很多努力,積極地配合治療服用藥物,已經可以在關鍵時刻抑制咳癥發作了,可以和丈夫正常行房,但成宗很少來養心殿,每次來停留時間也不長,所以姬瑤一直沒有懷上孩子,她只是怪自己抓不住皇上的心,毫無辦法。
這日,又是一個寂寞的晚上,洗漱完畢,姬瑤坐在銅鏡前看著鏡子里的侍女為她梳頭。梳子一下一下把長發理順梳齊,姬瑤看著鏡中的自己頭發,好像沒有前些年那么烏黑柔順了。摸著鬢間的發絲,姬瑤才發現眼角多了一些細紋,她看上去好疲憊。久咳傷身,加上藥物的副作用,她的身體或快或慢地在損壞。
姬瑤不自覺的重重嘆了口氣,梳頭的侍女嚇壞了,撲通跪下連連磕頭。姬瑤連忙起身扶起她,按撫一番打發她回去休息。姬瑤心里感概,“如果小依現在還在就好了,現在身邊還能有個可以說話的人”,小依是從小服侍她的丫鬟,兩人感情很深。姬瑤進宮時,小依也作為貼身女官一起入宮,但沒過幾年她就生了一種怪病,醫了很久也沒有治好,只能回姬府養老。
宮女們都出去了,姬瑤坐在床沿,想著入宮的這些年頭,越發沒有睡意了,索性起身披衣,開門走了出來。
值夜的宮女陪著皇后在皇宮游蕩,她也沒什么目的地,純粹是四處走走,舒緩心情。走著走著,她發現前方有一行人擁著一輦小轎向自己走來,她認出那是皇帝的輦轎,連忙站到路邊等候。
這日成宗與朝臣議政到深夜,剛剛從前書房回來,沒想到碰到了姬瑤,連忙叫人停轎。姬瑤上前行禮道:“臣妾參見陛下!”
成宗下轎扶起她問:“這么晚了,皇后怎么這兒?”
“今日天氣炎熱,臣妾煩悶難以安睡,出來走走,不想遇到陛下。”
“這兒離養德殿也不遠,朕陪皇后一起走走吧?!?p> 姬瑤聽言非常開心,成宗還沒有和自己一起散過步呢,笑著點點頭。
帝后結婚雖已有四年,但他們一起說話的機會不多,姬瑤跟在成宗身邊,想著找什么話頭,兩人一路無話走了許久。還是成宗開口:“皇后近日可曾見過你的父親?”
突然打破沉默的話題讓姬瑤沒什么準備,她本能地誠實答道:“臣妾這些日子都沒見過父親,想來他老人家忙于政事,無暇顧及女兒吧。”
成宗停頓一下道:“朕最近倒是老見著齊國公呢?!?p> “陛下每日上朝自然是能見著父親的?!?p> “不只是朝堂上,下了朝齊國公也總是來見朕,今天也是他提議夜間議事的?!?p> “哦?”姬瑤一時不知道該做什么反應好。
成宗繼續說:“正好我也想聽聽皇后的看法?!?p> 姬瑤正色道:“按例后宮不能干政,臣妾不敢妄議朝政。”
成宗笑笑道:“也不是那么嚴肅的話題,聽聽也無妨?!?p> 姬瑤想著還有這么遠,總得找點話說,自己想了半天也沒想到起頭,難得皇帝自己有話題,先聽聽看謹慎地回答就好了,她道:“還請陛下明示?!?p> 成宗考慮了一下措辭問:“皇后覺得朕即位這幾年,天下如何?”
一開頭就問這么難回答的問題,姬瑤不由打起十二分精神答:“陛下即位之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實乃帝國之福?!?p> 成宗沉聲道:“天下確實太平,但也太太平了。朕即位有過一番波折,如今天下雖平但可算無功,還是有很多人不服朕呢!”
姬瑤連忙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公貴族莫非陛下之臣,世間百姓莫非陛下之民,天下歸心,哪有不服之心呢。”
成宗哈哈笑道:“如果所有人都像皇后這么想就好了,可惜總有人陽奉陰違,所以朕想立功,立功就是樹威。讓哪些宵小之輩看看李家天下就是朕的天下?!?p> 成宗眼里閃著兇狠之色,這是姬瑤從未見過的,他們倆從來只談些表面上的話題,今日這是怎么了,難道皇帝已經把自己視為信賴之人,想說說心里的想法。成宗見姬瑤許久不說話,語氣溫和了些,說:“朕這幾日終于找到了機會。”
“可有良機?”
“前幾日,西域一個交好的小部族向朝廷發來求援信,說他們被鄰邦攻擊,希望帝國能派兵援助?!?p> “友國有難,我們派兵支援是理所當然的?!?p> “正是如此!但朕想多派些士兵去,還想讓北國軍也去?!?p> “陛下您的意思是?”
“朕認為這是征服西域的好機會!”
看著成宗眼中復雜的神色,姬瑤不敢搭話,她從小被教育“兵乃國家大事,不可輕動”,但成宗一幅勢在必行的樣子,她也不敢勸阻。見皇后又不說話了,成宗繼續說:“但天不如人愿,北國的干旱越來越嚴重,北國公已經上過兩道折子,說牧草枯黃面積在不斷擴大,許多牧民已經難以為繼,希望朝廷能援助糧食,接濟災民。如果大力救災,按帝國的糧食儲備,就無法提供發兵所需的糧草?;屎竽阍趺纯??”
姬瑤正色道:“正如臣妾先前所說,天下百姓都是陛下之民,自然是要救助的?!?p> 成宗苦笑道:“但那是北國之民,他們什么都是獨立的,能算朕的子民么?”
“陛下,北國杜氏在太祖朝時就率全族舉國歸順帝國,北國自然是帝國疆土,北國百姓自然是陛下之民。杜家百年來一直為帝國鎮守北方可算有功。現任北國公在陛下登基不久就上表擁立,后又親自入京朝見,將女兒嫁給陛下,可算忠誠。如今北國有難,自然要比外藩緊要些?!奔К幉患偎妓髡f出自己的想法。
成宗看著她笑笑道:“皇后說后宮不干政,還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
姬瑤聽言慌了神,連忙說:“先帝時北國也曾大旱,父親受命前往北國賑災,臣妾當時也隨父親去過北國。臣妾記得當帝國的馬車出現時,北國百姓無不歡呼雀躍,對先帝感恩戴德,如同看到親人一樣。他們每個人都把自己視為帝國人,那個場景讓臣妾至今記憶猶深,臣妾相信,若哪一日關中有難、京城有難,北國也會伸出援手。那一天臣妾深深為自己是一個帝國人而自豪,我們侍奉同一個君主已有百年,為何要區別對待呢?”
成宗沉默了,似乎在咀嚼姬瑤這番話的含義。這種沉默讓姬瑤很惶恐,終于成宗笑了,他打趣道:“北國上一次大旱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皇后當時尚且年幼,你這么小就去那么遠的地方了呀?”
姬瑤害羞地說:“父親總愛帶著弟弟外出公干,臣妾不服一直吵著也要去,那次父親拗不過我就帶臣妾去了,可辛苦了?!?p> 成宗哈哈大笑:“皇后小時候可比現在活潑多了,北國連朕都沒去過,好玩嗎?”
姬瑤松了口氣:“風土人情遠異于京城,還蠻好玩的!”
成宗溫柔地說:“這兒離養心殿也不遠了,不如朕去皇后那兒聽聽你在北國的趣聞吧?”
姬瑤大喜道:“臣妾求之不得,恭迎圣駕!”
在度過一個美妙的夜晚后,姬瑤很久后才從姬敏那得知,父親和皇帝由于出兵西域與否的問題產生了分歧,連日議論一度氣氛緊張。但最終成宗放棄了大舉進攻西域的想法,僅派少量軍隊支援友邦。相對的,北國獲得了帝國大量援助,災情也得到控制。
那一夜后的兩個月,姬瑤發現自己懷孕了。成宗派了大量信賴的宮女侍衛進入養心殿,飲食用藥、生活起居都看得非常緊。世人都認為成宗一定非常重視這個嫡子,無不翹首以待,等著姬瑤肚子里的信兒。
由于懷有身孕,姬瑤不能再服用抑制咳癥的藥物了,她的病發作的更加頻繁,發病的痛苦和時長在逐步加深。成宗偶爾來看看她,卻也無能為力。父親和弟弟也經常入宮,也只是心疼不已而毫無辦法。她獨自忍受著深夜無力呼吸的巨大痛苦,靠著毅力和對孩子的愛堅持著。
終于,懷胎十月,在鬼門關走了一趟的姬瑤順利誕下一個嬰兒,是個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