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的十月初一,都是我們當地人上墳祭拜的節日,工廠也特意安排了這天全體休假。
和爺爺去祭拜的路上。我跟爺爺說:這是我第一次農歷十月一在家,和你一起去上墳吧。爺爺很滄桑的點頭確認。
我繼續說道:“真是好快啊,一晃十年過去了。回想這十年,上學,談戀愛,結婚,孩子也有了,也算是完成了一些,零零總總的小目標。”
說罷,我的心里感慨萬千,單從經濟上來說,上學被爺爺扶持,上學期間的生活費,自己打工自持,心心念念的盼著畢業工作,再到后來的,積蓄談戀愛,結婚,生娃,養家。
就這樣,兜兜轉轉的在外面繞了一圈。
上學去了石家莊三年,畢業后在北京待了七年。現在回到了老家,仿佛又開啟了新的征程——真正的社會大學。
不知是否醒悟的算晚?已經30歲了,10年時間才讓自己慢慢從學生身份變得有些成熟,而做社會人的社會大學也才被自己剛剛發現(雖說這社會大學是自己虛構的,用于持續成長精進的更高學府)。
想著慢慢靠自己理解,去爭取拿到錄取通知書,并持續精進,讓自己在社交相處中變得不那么格格不入。
快到目的地的,前十分鐘。我看到來往祭拜的人,有騎著電動三輪車。
我就順口問爺爺:“三角形看起來真是挺穩固啊,還有比三角形更穩固的嗎?好像四邊形更穩固啊”,此時在走上坡路,爺爺邊走邊有些氣喘吁吁的說:“三角形比四邊形穩固,因為四邊形會變形,會整成菱形,三角形不會”。
此時的我,似乎有所頓悟,但又沒能接的上話的想法,腦袋像瞬間拐了個彎似的,想起了最近在思考,如何方便整理素材的問題。我和爺爺每次出去,我的問題就特別多,何不把這些對話錄下來,并且直接語音轉文字,便于自己回憶整理——這是個法子。
祭拜完后,我回到家,休息片刻,便開始打印自己寫過的一篇篇文字的數據匯總表格。知道了自己當下的實際執行情況——每天最多兩篇,每篇最多2000字。
之前因為沒有,整理自己的寫作情況,導致安排了一些,不切實際的行動目標。比如一天寫5篇,發布在簡書,今日頭條,公眾號,作家助手,知乎等各個平臺上。最后的結果是,連基本的日更也做不到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自身要精準努力外,也要善于借力。這也讓我想到自考備考時學習《馬克思基本原理》,提到的人的本質。
人本就是社會性動物。所以自己只要想聯系,就永遠會借到力。
只要相信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能利用關系網,去行動。
要相信相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