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姬旦登上天子之位不久,便有人坐不住了,一時間謠言四起。姜太公從封地返回王庭,和召公姬奭一起來到王室,名為朝見新王,實為一探虛實。
姬奭是個急性子,剛一見面就指著姬旦問到,“二哥剛走,你不先召我們弟兄回來發喪就急著上位,是不是看姬誦年幼,想要獨攬朝政?”
姜太公在一旁垂手而坐,打量著眼前這個不太一樣的周公。
“兄弟可還記得武王病重之時那場占卜?太公是否已經看出了些端倪?”周公一邊說著,一邊從柜中取出冊書。
姜太公一聽,聯想之前心里更是信了八九分,站起身來雙手接過了冊書。姬奭一看周公如此篤定的態度,又看姜太公起身,硬是把火氣往下壓了壓。只見太公看過之后,輕輕將冊書放在案上,恭敬的說道:“恭喜武王改命成功,可惜只能借周公之名。”姬奭聽完一把搶過桌上的冊書,看完之后望著周公愣在那里。
周公看著二人的態度,慢慢解釋到,“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王朝初立亂象叢生,尚父在齊地肯定深有感觸。如今此法只有你二人知曉,切莫外傳。”
緩過神來的姬奭說道:“即便如此,為何不事先與我們和王室通個氣?如今各地謠言四起,殷商遺民又開始蠢蠢欲動。”
周公看著又重新坐下的姜太公,微微一笑。
“想必尚父已經猜出這其中奧妙。不錯,我要的就是如今這個局面,讓心懷鬼胎的人都自動站出來,也省卻了我不少功夫。只是我沒想到的是,第一個站出來的竟然是我的至親兄弟。尚父可要助我一臂之力啊。”
姜太公站起身來,“既如此,我這就回齊地整頓兵馬,助武王一臂之力。不過老臣還有一個請求,不知當講否?”
“尚父但說無妨。”
“冊書之事只有你我三人知曉,如今您以周公之身代成王攝政尚缺功績。待大軍東征之時,還請您主持大局,老臣從旁協助,此為其一;我回齊地之后,還請您派一名王室嫡系前往任命,以正出師之名。”姜太公說完看著周公的反應。
這老狐貍果然心機深重,這是不肯自己把老本全掏出來;又讓我派嫡系宗室去任命,這更是對我有所顧忌,想要個人質啊。這些念頭從周公的腦海中一閃而過,而他仍是面不改色的一口應承下來。“還是尚父思慮周全,一切依您所言。”
姜太公轉身離開回往齊地準備不提,周公一把抓住也要離去的姬奭。“這次東征你就不要去了,還記得我曾經占卜過的新國都雒地吧。你先去那里勘探一下實際情況,我給你留了一支精兵,以備有患。”
“二哥,我不太明白。難道說京畿中心還有問題,你是怕有人對姬誦不利?”
周公拿出牙璋交到姬奭手中,“兄弟,我與太公東征可親自調動軍隊。我把牙璋留給你,危急關頭可憑此調動我西周所有軍隊。姬鮮、姬度和姬處是我當初派去監管殷商遺民的,他們三人的封地圍著殷都,形成三監之地。也是我安排他們慫恿武庚,就是為了今天可以名正言順的斬草除根。但人心難測,此次謠言波及之廣連齊地的太公都知道,有些超過了我的預期。我在位時尚且無妨,如今我以周公之軀攝政,就很難說這三人有沒有想法;京畿之內還有他們的勢力,你留下來要確保萬無一失。明日一早你拿著詔書先去齊地任命太公伴駕東征,等太公走后若有人想要扣留你,牙璋可保你全身而退。”
姬奭看著眼前的周公,想起武王在位時與姜太公爭奪權利的種種過往,心中升起了一股寒氣。雙手緊緊的握住周公交出的牙璋,不住的點頭。
翌日,周公派出姬奭帶著一支精銳和詔書前往齊地。詔中所書:
“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候九伯,實得征之。”
——《史記·齊太公世家》
從此,齊國在西周諸侯中享有征伐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