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元年(194年),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二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不能抵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劉備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到徐州后,陶謙又給劉備增丹楊兵四千,劉備于是又歸屬陶謙。而此時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攻打曹操,曹操根據地失陷,于是回兵兗州。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
194年6月(按公歷)在小沛,我一個前世小鎮水廠工人穿越到劉備身上,劉備的記憶也有,自己前世的記憶也有。
前世對歷史感興趣的我,知道穿越到劉備身上還挺高興的,而且我按歷史想劉備很快就要收徐州了,就是歷史上的“三讓徐州”。
不過我又有點害怕,歷史上得到徐州一年后,就在和袁術的對峙中被呂布“偷屁股”,失去了棲身之所。慘啊。
我當然想改變歷史,可是也很難,現在離袁術、呂布前后夾擊我還有一年半,這期間我怎么發展才能穩住不丟土地呢,手下的曹豹、許耽控制著下邳,不是很聽話,徐州北方還有臧霸、孫觀、尹禮這股獨立勢力,自己實際管理的一塊地方,還被南邊的袁術、西邊的呂布都覬覦著。
所以這一年半時間能夠穩住不丟領土有點難,如果想發展壯大那就更難了。
不過我畢竟是從前世穿越過來的。再想一下,我還是有些先機。
這段時間呢,西邊的呂布在和曹操打起來了,一年半載是結束不了的。趁這段時間我好好發展一下吧。
我想到就是發展火藥,火藥就以《紀效新書》里提到的比例:硝,硫,柳炭配比,我和我的別駕陳群了解到,徐州的自然硫磺很多,木炭遍地可得,就是硝這個時代還沒有批量產。
所以我現在就去找陳群、簡雍、關羽、張飛商量一下怎么取硝。
我國利用硝石是很早的,初時寫作“消石”,在戰國時已用做醫藥。其化學組成是硝酸鉀。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機物質在細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后與土壤中的鉀素化合而成的。所以每當秋高氣爽的季節,它通常呈皮殼狀或鹽花狀析出來,覆蓋在地面、墻腳,這就是所謂的地霜。特別是在豬圈、馬廄、廁所附近的墻角尤多。硝民掃取這種含硝的土塊,置于桶內,加水浸泡。經過濾后,將濾液熬煮或曬干,就得到硝石結晶。
此外,在某些巖石表面、洞穴或鹽沼地帶偶爾也會找到它。東漢時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上所記載的、“能化七十二種石”的“樸消”,根據它的“化石”性質,大概就是硝石。
中國煉丹術興起以后,方士很重視硝石,不斷摸索它的性質,說它是“感海鹵之氣所生,乃天地至神之物,……能使七十二石化而為水,柔潤五金,制煉八石,雖大丹亦不舍此”。在東漢問世的中國早期丹經《三十六水法》中,硝石就是主角。
所以找到硝也是簡單的,找到的是不是硝,純不純還可以去用實驗檢驗,在南北朝時,陶弘景提出了一種鑒定硝石的方法:“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硝石也。今宕昌(在今甘肅)以北諸山有咸土處皆有之。”這是焰色檢定法。
或者“磺硝法”來檢驗:利用熔化的鉛與硫磺相反應,使生成硫化鉛,然后加硝石一起炒,如果是硝很快就會生成赤紅色的鉛丹,否則不會。
所以我找了一些方士和工匠開始找硝,找到硝后,我估計一年半僅小沛我都能收集極多的硝。
于是火藥配方很快解決了。
現在要解決一下火炮,我詢問陳群了解到徐州的產鐵量已經很高了,各種模具也不少,造出空心鐵炮很簡單。
我覺得非常不錯。如果我有火炮了就可以抵御強敵穩住陣腳了。
我開始了實驗,這些我都嚴格保密,除了簡雍、關羽、張飛,我也讓他們嚴格保密,陳群也不會全告訴。
我給簡雍、關羽、張飛他們說我是研制新的秘密武器。我還設計了測角器,因為按照45度射擊最遠距離,根據炮的角度調整就可以調整射程。
順便打造了炮架、輪子和反后坐力裝置。
在小沛邊上找了一塊秘密空曠低地進行實驗。
一開始關羽張飛他們還有點不解,結果秘密實驗時候,他們驚呆了,臥槽,這武器威力太大了,于是我就和他們討論了這武器的戰法。
8月份,火炮和火藥都研制成熟了,我沒必要再擴大生產,一切都是為了保密。
同時我和陳群、簡雍等人在小沛地區試點屯田政策。
東漢末年,戰爭連年不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屯田制,可增加政權的錢糧收入來源,同時也解決了屯田軍民本身的生計。還能爭取了大量的人口。
好處非常多,曹操是196年開始屯田的,我現在就開始,徐州之前被陶謙治理尚可,但曹操兩度進攻,兵燹所過,雞犬不留,徐州元氣中傷,偶有發生饑荒。所以徐州生產現在亟需恢復。
屯田分為軍屯和民屯。軍屯是指設立土地予不用打仗的軍士,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產行軍所需糧食。基本上沿襲漢制。
民屯按“分田之術”,即官府提供土地,收獲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牛者,對半分;不用官牛者,官四私六。我的分法比歷史上曹操的屯田政策更厚道,民得的糧食更大,增加了百姓加入屯田的意愿。
我改進了屯田政策,屯田官員也負責對百姓的農業林業桑業技術指導及推廣,我還在全境設置農業站,有受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幫助教育指導農民耕種養殖。我要求這些官員興修水利以達到防災,灌溉的作用。
要求官員鼓勵百姓科學的輪作倒茬、套作、復種、混種。
去創建區域循環農業經濟,如糧食(稻、麥等)、蠶桑、魚菱、豬羊等水陸生產密切聯系起來的網絡,使各個環節中的廢物──莖葉、豬羊糞、蠶矢、河泥等都參加到有機物質的再循環中去。
以獎懲促進總體上建立農、林、牧、副、漁協調互相增益發展。
我又認命管理農業的各大小官員。主要由陳群和簡雍領導負責,我帶領他們靠腳走遍整個小沛及小沛周邊宣傳屯田及農業方面的新技術,兩個月下來,技術和理念開始穩定的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