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看小說,我也算是遍觀群書。我認為,網絡小說極大程度上展現了我們的發散思維和幻想。日本以漫畫著名,而中國網文,在我看來,足以和日漫相抵。但網文始終不如日漫名氣大,不像日漫那樣上臺面。究其原因,一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二是整體世界觀和框架仍在發展中;三是難以引起共鳴;四是難出新意,大師難出;五是作家的個人成長以及寫作經驗發展。
我對網文的定義是什么?我所認為的網文就是在面向大眾的平臺上創作出的文學作品。顯然,網文是一種途徑,可以承接包括小說、散文、詩歌之類的文學體裁。但毋庸置疑,網文的主體,以及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小說。更準確地說,是字數通常達到百萬字及以上(按一百萬字和每章兩千字算,只要五百章)的長篇小說。在這里,我想說的就是這種長篇小說。
首先從正面上講,網文中出了不少的優秀作品,讓人們欣賞到新的精神食糧。最為突出的當是硬科幻的《三體》系列了,劉慈溪老師用實力捧起了雨果獎。從這一點上,網文有能力出“硬作”。再的,例如《天之熾》系列、《紫川》、《完美世界》等,或是在語言描述上有驚人的美感,或是表現了出彩的人物形象,或是構造了氣勢磅礴的史詩。網絡小說中優秀作品的價值是不可否認的。
網絡小說也能反映一些時間特點,最淺顯的就是作家融入的一些流行笑話或者套路。在一些小說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家寫作時的網絡潮流特色。
然而,網文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只要簡單注冊,甚至有些地方不需要注冊,就可以動筆寫了。想寫就寫,或者為了掙錢搞外快而寫,或是為作家這一職業而寫,或是為填補遺憾/個人意淫而寫,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入門沒有限制,因為網文平臺不像雜志那樣空間有限。也許現代中國人一年內創造的網絡小說作品數能和上個世紀世界幾年內文學作品創作數相當,不過苦于沒有證據,我只是在猜測而已。
作家的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導致了作品的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這是顯而易見的。有些作家本身的價值觀人生觀不對,導致他們的作品始終存在不和諧的因素,這種不和諧因素有時非常明顯,比如說爛大街的“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或是在法治社會宣傳暴力、黑社會、一夫多妻制等。誠然小說背景落在舊社會時寫這樣的內容無可厚非,但既然作家決定寫一些新社會的東西,還是不要牽扯這些東西比較好。當然,我要說明:現代都市的背景下寫神話奇幻是不同的。后者確實是一些子烏虛有的東西,但前者牽扯到男女平等、新文化新思想等與思想覺悟的先進性有關的重要觀念。換句話說,前者帶有腐朽消極落后的成分,即使主人公拯救了整個宇宙也不應該宣揚這些東西,即使我們中很多人喜歡看一些桃色的東西,即使我們每個人都追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人生得意。
有時候這些不和諧因素還表現在文字表達上。有些作品盡管字數多,但你翻開看:有些“!”用得過于頻繁,搞得整個氛圍是癲狂、極度興奮的,標題好像沒有“!”活不下去,顯得潦草至極;有些為了烘托氣氛或是抒發感情,就只用“啊”“多么······啊”之類的,雖然這可以歸結于作家的不熟練,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作家無論寫了多久,語言功底并沒有加深多少,有時不減反增,不愧于“寫手”稱號。而有些作家,在設計小說時不過是在填充套路,如“開局@#¥%”,如“我在¥&*¥開酒館”,如“奶爸#¥%@”之類的。情節浮夸,人物——特別是歷史人物顯得又傻又廢,幾乎就是在抹黑歷史人物。講真,小說就某一話題發展不同流派是自然的事,但發展流派不意味著制造垃圾,題目起成這樣子能讓讀者對內容有信心嗎?我不認為小說應該有“反智”的作用。我很難說寫這樣書的作者持的是什么心態,也許這不過是他們無聊打發時間的潦草消閑,也許這是大水漫灌以數量抵質量求賺錢的策略,也許他們本身就認為自己寫的是作品。
我是看不起那些寫嫁入豪門的作者們的一類人,因為大多荒誕不經而且奇長無比。我難以想象中國會有這么多頂級豪門(按照小說設定),這么多豪門都由“少帥”掌握實權,這些“少帥們”都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搞充斥著“你猜我猜”“誤會偶然”之類的愛情游戲。我猜有能力并正在挑起大公司大梁的年輕人都在忙事業。什么樣的有錢人不但自己很能掙錢而且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大概就是娛樂圈的人吧。中國的飯圈怪現象,眾目共睹。如果你說那些繼承了大公司的“少帥”,就像鋼鐵俠那樣的,或是有職業經紀人分提成那樣的?可能有吧,我承認我不清楚,但我表示懷疑。因為公司高層不進行基層調研嗎?不怕公司被內賊賣了嗎?管理不需要經常檢查嗎?高層斗爭不危險嗎?以及不要忘了,中國始終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大公司一定有黨支部,哪能容忍一小撮人大搞特權大搞人情世故——盡管很多小說里大量出現老于人情世故的錯誤導向,搞得作者設計出的那幾個情節有多深奧逼真似的。還有,小說寫太長就過于討厭了,如果一直在打怪升級、故作高深,這樣非常乏味。當然,小說太長也算是避免了多部小說同質化嚴重的“巧妙”手段吧。
還有一個問題,作家寫作歸寫作,“潤筆”這個東西不可不談。但我所見到的,網文作家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大作家版權在手,實體書、紀念版、改編,名利雙收;小寫手坐在破爛出租房里,單身、大齡、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一天賺的錢就夠買幾瓶礦泉水。誠然我們講追逐夢想,但夢想不能當飯吃卻也是真理。作家這個職業門檻低,是很多人賺外快的絕妙副職業。有些名人請幾個槍手,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我看書的時候理解大叔作家“求票票”的苦衷。也理解網絡平臺給小說按章節字數定價的客觀因素。不過我認為,有些作者確實不適合寫小說,哪怕他們是在追逐夢想,哪怕他們發單章專門苦苦哀求。
嗯,對于這一大點,可能還有些遺漏,下來再補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