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覆國志

第五章。選擇

覆國志 劍壹殤 3420 2025-05-10 07:54:59

  辰時三刻,沈恪走進堂口,看見老掌柜正坐在窗邊喝茶,于是走上前去行了個禮

  “掌柜的早”

  老掌柜看著精神煥發的沈恪,點了點頭。

  沈恪正想離開,卻聽得老掌柜冷不丁的來了句

  “突破八品了吧。”

  沈恪一驚,卻想到最初來到這里的時候老掌柜展現出的實力,頓時明白自己怕是早就被看出來了,就是不知道老掌柜有沒有從中品出什么根底來。

  所以便恭聲答道:“是”

  “既是如此,那么有些事情也就到時候了。你且跟我來。”

  然后對著門廳處探頭探腦的張小六吩咐了句

  “小六且看好門面?!?p>  然后便領著沈恪向后堂走去。

  進得后堂老掌柜先至上首坐下了,然后示意沈恪在一旁坐下。

  “姜確,你來這也有一個多月了吧?”

  “是的,掌柜”

  “你現在一定在想我到底知道了些什么,還有我到底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吧?!?p>  “小子不敢,三爺既然讓我來了,就相信掌柜的絕無歹心。”

  老掌柜只是笑了笑。

  “武邑沈氏,太玄經,孫老將軍,應該還加上奉天姜氏?!崩险乒窨戳丝从行┳㈦y安的沈恪,繼續說道

  “別太緊張,你也說了,我絕無加害之意,且放寬心?!?p>  老掌柜頓了頓

  “我名叫風揚,現任驍騎司右司提督,韓三爺是我結義兄長,曾任驍騎司左司提督兼玄甲鐵騎大統領。十年前在鎮龍關以北界山嶺遇襲假死脫身。堂堂朝廷四品統兵將領卻在界山以南我魏朝境內被人襲擊,雖然后面抓了幾個白蓮教的教眾糊弄過去了,但這其中定然還有隱情。我與另一名結義兄弟調查多年發現幕后之人來自于楚姓遠宗,至于其上還有沒有人,你也知道再往上查沒多少人能兜得住。”

  沈恪沒有說話,老掌柜說了這么多肯定有他的想法,至于是什么后面終究會知道的。

  燕王反案,當年我也查了,沈氏的罪名經不起推敲。但皇帝需要河北流點血,需要河北一群參與叛逆的世族長長記性,所以就必須有一批人成為那只給猴看的雞。太高的盤枝錯節,皇帝他不敢動。太低的威懾不夠,動起來沒意義。

  沈氏則是剛好,四品門第,不低但也沒那么高,家門嫡長還是大業年間的榜眼,科名隆高,官途錦繡。一夕族滅,先祖功名后人前程灰飛煙滅。你看河北世族之后可不是安分了不少?

  老掌柜的語氣里略帶幾分戲謔,不知是在感慨帝王的無情,還是在嘲笑沈氏一族淪為棄子的不幸。

  沈恪面色倒是沒什么改變。自己擔了這個姓氏,但是自小長于北涼,見的是北地黃沙,邊地凄涼。不聞河北義士之悲歌,對家仇來言心中有怒,但卻不足以動容。

  反倒是那些年在村北小院,隨同孫老爺子學習經書兵法,通覽故事。又在西北見慣了底層之苦,世家之惡。他能清清楚楚的感覺到來自于楚氏皇族,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以及地方上的高門閥閱身上的腐朽之氣。

  沈恪從不認為自己是個聰明人,但是他覺得自己的出身夠低,足夠看見高臺樓閣墻角那一絲絲的裂縫。高臺中的人還在高喊著之乎者也,忙著像個守財奴一樣紅著眼往自己的口袋里扒拉著手邊的器具,卻忘記了注意富麗堂皇之下,逐漸腐朽的梁柱??杀??可悲??尚??可笑。

  還記得沈恪站在奉天城外那個意味深長的笑嗎,年輕人,還是修行不夠,還是藏不住內心的想法。

  話分兩頭,其實在老掌柜自敘過往的時候,他也一直在觀察沈恪的神色。尤其是沈氏的過往,他更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沈恪。

  畢竟,他想做的是謀逆,是推倒楚氏會同一眾世家門閥而創建的盛世太平。

  至于手中的刀,或者說臺前的人,如果只是一個因為家仇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小角色,那么他又有什么底氣去爭呢。

  見沈恪至始至終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反應,老掌柜心中也是有一些滿意的。

  老掌柜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今世之中,若想成事,需得有權。弄權之道,無外乎文武而已。文嘛,雖說太祖皇帝英明神武開科舉,聚天下英才。但尋常子弟可有門路讀書習字?寒門,那也好歹有個門不是?奉天街上一卷最便宜的圣人言便要半兩銀錢,足抵得上近四十斗糧食,足夠一個五口之家吃用半月有余。若是豐年,莊戶人家還能吃上一口飽飯,若是荒年,種地還不夠一家吃飽。你說吃不飽飯,又有什么底氣去學那圣人之言,走那虛無縹緲的科舉之路?若你還是沈氏嫡孫,走科舉一道自然無錯。但,沈恪十七年前就已經隨著武邑沈氏成為過往了??v使你現在才智高絕,沒一個說得過去的出身又有多少人信你是真正的文學風流之士?

  文的不成,那就武吧。還是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干的好事,為安一眾功臣之心,大封公侯。開國雙璧,龍臺十六公,東陵八十侯。還有下面的伯爵,子爵,男爵一大堆,誰家沒幾個從軍入伍的?不說別的,就武帝年間,肅清漠南的那一幫子武將還有多少是開國勛貴家的子弟?奉天十二衛,城門司,五城兵馬司,又有多少人是靠著給勛貴當牛做馬才爬上的高位?沒有勛貴背景,你就只能做一輩子的大頭兵,當別人手里的刀,被上頭的人吃兵糧,喝兵血。你自問又有何底氣能在軍中出人頭地?

  老掌柜并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把時間留給了沈恪,讓他自己思索。

  沈恪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軍中,倒也不是滴水不漏,尚有一地可去。

  哦?

  老掌柜來了興趣

  何也?

  答:“北疆”

  西北?

  再答:

  西北才是真正的毫無出頭之機。北涼孫氏世代鎮守邊疆,自從故梁朝起便穩居天下第一武勛世家。論起發家之始便是隨同是故梁朝周王太岳公以關中為基反攻匈奴,二十年盡收故梁失地,周王因此位極人臣,關中并北地百姓家家供奉長生牌位,周王也在北伐以后得享榮華。周王薨逝,世子三辭,辭爵,辭官,辭禮。又保周氏百年太平,若不是周氏后人才疏學淺,材力不及先人多矣,又怎能使周氏家門一夕落敗?

  孫氏先祖壹曾為故梁金城守,涼州淪陷之時壹以身守城,孫氏上下二百余口僅有十余老幼提前遁入南山。涼州淪陷五十年,孫壹幼孫孫勉游走于山林之間,聚攏人馬,一力抗虜。后孫壹重孫孫起跟隨周王收復河山,歸朝后辭車騎將軍之職,回歸北涼,為國守邊,非召不入中原,非虜不動刀兵于內。因此而得以世鎮西北。故梁封其世襲金城守,故晉封其世襲涼州刺史,及至本朝已是世襲安西將軍,武帝年間加封世襲鎮西大將軍領西北二十萬百戰邊軍。

  先帝又賜節杖,使其節度北涼。今上履極之初又賜截流西北二道一府賦稅以養邊軍之權。遍觀古今,可有一人一家,可獨攬一地軍政財權如此者?故梁周王攜扶天保駕,破虜滅國之功上不得此,孫氏不及也。四百三十年鎮守邊疆之功,便可讓帝王安心如此?視北涼三十萬西北邊軍,內地鎮軍如無物?視八十萬北涼民心,天下世家隆望如等閑?

  截西北二道一府賦稅以養邊軍。西北二道,北涼百姓家中之糧從無半月之余,如遇荒年,還需軍中施糧活人。雍秦之地,自高宗皇帝大遷關西民眾以充關中河泗之地。雍秦可還有十萬人家?十萬人家養三十萬兵?再說一府,自武宗皇帝追亡逐北,祛除漠南北虜以后,只用五十年西域都護府便如同虛設。十年,罷西域大都護。七年,罷西域都護府長史。五年,罷西域鎮軍將軍。三年,罷西域都軍校尉。至今,堂堂西域都護府,統轄關外三千里,官階最高者不過一西域司錄參軍,令不出百里,人不過卅,秩不及江南一縣。又有何賦可供調用?

  故遍觀西北民生,莫說三十萬兵,足養二十萬可用之兵便是邀天之幸。此乃朝堂陽謀,許以諸侯,卻行弱兵之舉。

  孫氏以忠義而立足于天下,但凡有半點陰奉陽違則四百年家聲毀于一旦。若無此隆望,孫氏家破在即也。

  朝堂有此謀劃在先,即可知今后西北斷無北出立功之機,若無御邊破虜之功,顯貴于西北何其難也?

  故,西北不可去,唯有東北尚有可為之機。

  界山何為?

  沈恪哂笑

  界山以南便是鎮龍關。鎮龍關乃中原門戶,自太祖皇帝以來,凡中央兵馬大將軍總領天下兵馬,非鎮龍關鎮守大將軍不得任,四鎮大將軍可以有自己的心思,為自家謀利,但是鎮龍關一系武將則必是楚氏親信。

  我的出身經不起細查,掌柜的既是驍騎司正印官之一,當是明白這一點的。所以界山之地斷不可去,說是說西北只是無法得勢,那界山之中我便有性命之威。

  掌柜的聽完沈恪一番說辭,終歸是有些意外的。長于北涼野村,雖有涼國公授其學識,但終究未得涼國公認下這門師生之誼,未能有臺階步入世家的圈子,見識難免有些狹隘。但這一篇大論確是有些水準。尤其是北涼之論,讓老掌柜未免有些多想,朝堂之謀瞞不過號稱南北第一名帥的涼國公,那么他為什么告訴沈恪便是值得深思的。

  只不過老掌柜還是頂級的特務頭子,雖然心中有惑,但是還是保持著原本的神態。

  即是如此,那我便想些辦法送你去鎮北軍中,至于你能不能找到機會乘勢而起那就看你自己的了。

  沈恪沒有說什么只是朝老掌柜行了個禮,待老掌柜頷首示意便離開了后堂。

  北出,也不遠了啊,這倒是個好機會。

  待得沈恪離開后堂,老掌柜不由得喃喃自語起來。

  驍騎司作為皇帝的眼線,監視天下,有些東西雖然皇帝不說不做,但是還是很難瞞得過驍騎司的眼睛。

  這天下,終于要熱鬧起來嘍。

  老掌柜喝了口茶水,語氣中難掩興奮。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曲麻莱县| 饶河县| 巫溪县| 嘉黎县| 武鸣县| 洪江市| 商丘市| 浠水县| 南召县| 修武县| 郯城县| 汤原县| 大同县| 探索| 武山县| 峨眉山市| 吉安市| 东至县| 鞍山市| 武威市| 博客| 綦江县| 根河市| 长泰县| 千阳县| 保康县| 且末县| 南皮县| 耒阳市| 温宿县| 紫阳县| 连江县| 射洪县| 玉龙| 富源县| 呼图壁县| 汤阴县| 思南县| 杨浦区|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