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編戶齊民
司馬祗發(fā)誓,要趕緊想出一個法子兒,來刮世族地皮,把世族藏匿的那些人口全都給弄出來才是正道,人多力量大嘛,司馬祗現(xiàn)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缺大量的人口,在亂世中,人口就是最大的財富。
人口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可以變成軍隊。司馬祗還是挺期待的在徹底地編戶齊民之后,自己的東海國藩軍規(guī)模能夠達到三十萬的,到時候,上、中、下三個軍可就不夠了,司馬祗要組建四個軍,不,六個軍!
西晉的人口絕對不可能只有一千六百萬,東漢末年的官面兒人口是五千九百多萬,再算上世族隱匿的那些人口,東漢的人口峰值是六千五百多萬,光是世族就藏匿了六七百萬的人口,
東漢末年雖然說饑荒、戰(zhàn)亂交織,百姓四散逃離,軍閥混戰(zhàn),但是也絕對不可能,三國時期魏國四百萬人口、吳國二百萬人口,蜀國九十萬人口。六七千萬的人口打得只剩下十分之一的六七百萬的人口,說出來你信?反正司馬祗是不信。
戰(zhàn)國時期,七國并立,七國之間連年征伐不斷,七國戰(zhàn)爭不比你三國戰(zhàn)爭更為激烈持久,三國戰(zhàn)爭滿打滿算從曹魏建立到東吳滅亡也不過是六十年一個甲子的時間,而七國之間的戰(zhàn)爭打了整整二百多年。
即便如此,到了秦朝建立的時候兒,秦朝還有著三千五百萬的人口。更別提東漢時期的人口基數(shù)要比東周多了差不多一倍。
畢竟,三國真實人口應(yīng)該是六百八十萬一千戶,三千七百九十八萬六千人,將近三千八百萬人口。
魏國三百零六萬二千二百一十六戶,兩千零九十一萬五千三百口,將近兩千一百萬的人口。
吳國二百四十四萬六千三百六十七戶,一千一百九十六萬一千八百口,將近一千二百萬的人口。
蜀國一百二十九萬二千四百二十二戶,五百一十萬八千九百口。
根據(jù)三國末年州郡編戶齊民,官面兒上的戶口總共是一百四十七萬三千戶,七百六十七萬兩千口。
世家豪族蔭戶是二百九十四萬六千戶,一千五百三十四萬四千口。
屯田制的屯戶是九十八萬六千戶,八百四十九萬。
兵戶是八十三萬二千戶,三百五十二萬七千口。
吏戶是十九萬七千戶,九十八萬五千口。
少數(shù)族戶三十六萬七千戶,一百九十一萬八千口。
總計六百八十萬一千戶,三千七百九十八萬六千口。
由此可見,世家豪族家中藏匿的人口比官府編戶齊民的官面兒上的人口還要多。
再加上兵戶、吏戶、少數(shù)族戶、世家豪族家中藏匿的蔭戶是不入戶籍的,也就是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口其實是有很大的水分的。
你可能無法想象,全國一大半兒的人口全部都是黑戶兒是一種什么感覺。
大晉滅吳之后,經(jīng)過太康盛世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大晉的人口不說比東漢多,但是,四五千萬的人口,應(yīng)該還是有的吧。畢竟,到后來西晉滅亡,東晉十六國并起,南方人口稀少,但是那也有著兩千萬的,而北方連年戰(zhàn)亂,到了北魏一統(tǒng)北方,正式進入南北朝的時候,北方也是有著三千五百萬的人口的。
后來,隋朝建立,人口差不多五六千萬。
所以說,西晉的人口絕對不可能只有一兩千萬,至于為什么官面兒人口對照實際人口差這么多,那么多的人口都去哪兒里了,這個,還得去問我大晉的世族們。
所以,大晉十九個州一百七十三個郡,除了像是什么平州、交州之類的邊遠州部人口不多只有幾萬戶幾十萬人口,其他的州部幾十萬戶幾百萬人口還是很正常的。除了那些小郡,其他的大郡,比如說是司馬祗的封國東海國下轄四個郡:東海郡、泰山郡、臨淮郡、廣陵郡,有幾十萬的人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畢竟,東海郡、泰山郡、臨淮郡以及廣陵郡在兩漢時期人口就不少。東海郡在漢朝時期人口高達一百五十六萬,泰山郡人口也高達七十二萬多,數(shù)量最高的臨淮郡人口更是高達兩百零三萬,即使是人口最少的廣陵郡也有四十二萬。
司馬祗現(xiàn)在手中的東海國封國藩軍有二十八萬,不要以為很夸張,畢竟,自從老爹晉武帝司馬炎裁撤州郡兵之后,宗室藩王們手中的封國藩軍就已經(jīng)成為了地方軍隊的主力了。
司馬祗突然想出了一個法子。隨后,馬上動筆寫了數(shù)十封邀請東海國四郡世家豪族來郯城有要事相商的邀請函。
接下來,就該下漁網(wǎng),撒誘餌了。就等著魚兒上鉤兒了。
沒過幾天,郯城的百姓突然發(fā)現(xiàn),原本還算平靜的郯城突然變得熱鬧起來了,每隔幾天就有幾輛裝潢華麗的馬車駛?cè)氤莾?nèi)。前往郯城中央那座巍峨高大的東海王宮。
東海王宮的面積不小,足足有二點二五平方千米,換算成平方米是二百二十五萬平方米。等于三點一二五個后世的北京故宮,也就是紫禁城。
你可能不相信,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朝歷代王朝的宮殿面積其實是越來越小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司馬祗區(qū)區(qū)一個晉朝的宗室藩王的王宮面積就要比后世的皇帝的皇宮面積還要大。
不過,宮殿太大也不是什么好事兒,說出來你也可能不信,司馬祗經(jīng)常在自己家里迷路。如果不是身邊兒常跟著幾個認路的內(nèi)侍,司馬祗直接就有可能來一個天為被,地為床。
司馬祗甚至還考慮一下,等到哪天財政困難的時候,他嘗試一下開放東海王宮開發(fā)迷宮項目。乍一看,其實也挺像東海龍宮的。東海王和東海龍王,不就差了那么一個字嘛。
也不知道,等到若干年后的后世,這里會不會成為像秦王宮一樣的影視基地。還是會被農(nóng)民起義化為一片廢墟。
算了,想的那么遠干什么,不過也只是庸人自擾罷了。司馬祗自嘲笑道。
“大王,東海國四郡世族家主們都到齊了。”內(nèi)侍道。
“知道了。”一身便裝的司馬祗淡淡地道:“來人啊,為孤更衣。”
之后,東海王宮平時用來廷議的大殿之中,大大小小各個世族的家主們都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小聲地道:“大王近日召集我等前來,到底是所為何事啊?”
隨后,隨著內(nèi)侍的一聲尖銳的唱報聲道:“大王到!!!”在場眾人的說話聲立刻戛然而止。
這時,只見一個頭戴九旒冕冠,身穿九章紋袞服,腰挎八面漢劍,腳穿赤舄,腰系革帶、大帶,兩指寬的長長的紅色天河帶一直垂到胸口,用金絲繡著金龍的蔽膝顯得精美無比的十八九歲的俊逸少年昂首闊步,器宇軒昂地走了進來。
“臣等叩見大王!!!”在場眾人皆是躬身拜道。
這人自然就是先帝的第六子——東海王司馬祗司馬敬度了,同時也是先帝目前為止存活下來,沒有早夭的最為年長的庶子,就連近兩年來氣焰正旺,年少氣盛的鎮(zhèn)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使持節(jié),擔(dān)任衛(wèi)將軍、北軍中候、加任侍中,代太子少傅楚王司馬瑋見到了東海王司馬祗,那也是要乖乖的稱呼一聲兄長的。
不要以為東海王司馬祗只是武帝的庶子就輕視他,他可是手握徐州兵權(quán)十五萬大軍的征東大將軍。先帝遺存下來的十個兒子當(dāng)中,當(dāng)今陛下什么樣子,就不用多說了吧,秦王司馬柬,才能平庸,生性謹(jǐn)慎,再加上身體狀況也不怎么好。因此,先帝的十個兒子里面兒,真正能夠挑大梁的,其實正是這位一直深居后宮多年的東海王。至于楚王司馬瑋,年少氣盛,性子還是太急躁了些。
“諸位免禮。”司馬祗微微一笑道。
“謝大王。”眾人起來。
“來人啊,為諸位家主們賜座。”司馬祗笑道。
“孤此次召集諸位前來,是想要與諸位做一筆生意。”司馬祗一邊兒笑道,一邊觀察著在場眾人的表情,只見自己未來的老丈人東海王氏的家主王雍不發(fā)一言,自顧自地坐在蒲墊上捋著胡子,顯然是心中早已有數(shù)了。
“大王想要與我等做何生意?”東海陳氏的家主陳新問道。
“孤知道,諸位家中應(yīng)該都有商隊吧?”司馬祗笑著道。
眾人聽聞,都是不約而同的點了一點頭。
“那么,問題就該來了。商隊過各大關(guān)隘收的關(guān)稅錢也不少吧?”司馬祗笑道。
眾人紛紛點頭。不管是大晉,還是其他王朝,都是農(nóng)業(yè)社會,重農(nóng)抑商,士農(nóng)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哪怕是世族家里面兒的商隊,在經(jīng)過關(guān)隘的時候,也經(jīng)常被那幫丘八**子們敲竹杠,偏偏他們還無能為力,俗話說得好啊,秀才遇著兵,即使是有理也說不清。但是,因為這點兒事兒鬧起來又不值當(dāng)?shù)摹?p> 畢竟,身為世族,卻是與小民爭利,這事兒傳出去本身也就不好聽了,世族愛財,可更愛惜羽毛和名聲。再加上這年頭兒當(dāng)兵的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又不是后世的軍隊,現(xiàn)在是太平年代,你跟他談保家衛(wèi)國,對不起,人家還沒有這么高的覺悟,這年頭兒,當(dāng)兵的就是為了混口飯吃,養(yǎng)家糊口,沒點兒灰色收入根本就養(yǎng)不起家,就連背后帶兵的都督也對此睜一只眼睛閉一只眼睛,久而久之,勒索敲詐過往商隊都已經(jīng)快要成為了當(dāng)?shù)仃P(guān)隘守軍的副業(yè)了。
而那些商隊背后的世族們也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面咽,捏著鼻子認了。
但是,東海王氏卻是一個例外,那些當(dāng)兵的膽兒就是再大,誰敢敲國舅爺?shù)闹窀埽恳虼送跤阂恢鄙裆届o。
“那大王的意思是?”下面兒有人問到。
“孤的手中呢,恰巧此時正有一些皇商名額,但是,諸位也知道,孤手下也沒有商隊,這些皇商名額放在手里,無疑是浪費了,所以,孤就想,不若送給諸位。”司馬祗笑著道:“諸位也是知道的,皇商在過關(guān)隘的時候是不用交過路稅的。”
“那,敢問大王,我等需要付出一些什么嗎?”在座眾人都不是傻子,恨不得都是插上一根兒尾巴那就是猴兒的主兒,自然不會傻到相信天上掉餡兒餅正好砸在他們頭上的好事兒,當(dāng)然也深諳這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道理。
“孤也有些為難呢,諸位家里的蔭戶似乎有些太多了。”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有時候說話,點到即止就可以了。
經(jīng)過一番拉鋸戰(zhàn)般地討價還價之后,最后,雙方敲定,使用皇商身份的商隊時候所得,四六分賬,司馬祗得四,世族得六,然后,世族家中除了留下蔭戶制規(guī)定的數(shù)額之外,超出規(guī)定的,紛紛賜金放還,歸入東海國戶籍。
“趕快查查,現(xiàn)在東海國的戶口有多少了?”司馬祗猴兒急地道。
“啟稟大王,據(jù)內(nèi)史丞編戶齊民,東海國四郡四十二縣共五十二萬八千四百戶,五百萬口。征得藩軍三十一萬二千五百。”

家鄉(xiāng)好
今天第二更,三千七百字大章奉上。求收藏!!!!!求推薦!!!!!求書評!!!!!各種求啊!!!!!老鐵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