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第10關
男學生在右邊的兩扇門。
刀七認清了自己,自認為不如建準。
讓建準去了右邊的第一扇門,直行,往前走了大概500米。接著是一條寬敞的水泥路。
由于光線照不進來,兩邊明亮的路燈把整條水泥路照射的如同白天。
走到盡頭之后,快速掃描,看了一眼周圍的環境,這里是一塊20平米的院壩,正前方呈弧形設計。
院壩的最外面是空的,可以直接看到藍天白云,和對面的山,樹林。
建準以為下面是陡坡,斜坡,懸崖,走去一看,才發現,這是一個懸浮在空中的樓閣。
有多高?不清楚。但是看不到地面,空氣中飄著幾千薄云,只能隱隱約約的看到下面有一條……不知道是河?還是湖水?
這高度,估計在900米以上。
嗤!空中閃了一下,一片藍光略過。
建準轉身看,空氣中投射出全息影像,里面出現了體育老師上官明,他開始講話:【各位學生,大家好,你們看到這段影響的時候,說明你們已經通過了前面的九個關卡,來到了第10個關卡,輕功。】
建準自言自語:“什么?前面的9個關卡是跑酷,這關才是輕功?”
【首先,我來說一下第10關的要求。這一關在空中進行考核,此處離地面在900米以上,如果不達標就會掉下去,也就是淘汰。第10關的總長度為3000米,每隔300米到500米就有一個借力點。但愿你們能跳到借力點,并且往前,直至到達終點。好了,祝你們順利。】
全息停止了投影。
建準并沒有立刻奔跑,參與考核比賽,問道:【可以準備一下嗎?我想熱一下身?】
【當然可以。】
【期間可以幫助別的學生嗎?我說的是互相幫助。】
【可以,但是不建議這么做。】
【噢。】
【準備好了,可以按一下屏幕下方的開始,就正式開始考核。】
“好的。”建準回答。
他做的并不是什么熱身運動,健身運動。
這種高度,就算不摔下去至死,也離淘汰不遠了。
所以,熱身運動沒用,只能降低失誤的幾率。
建準有一個更好的辦法。
在8歲那年,父親除了要求自己長跑,還要求自己背誦一些看不懂,又有些離譜的,練氣的口訣。
這些練氣口訣,像極了武俠小說里面,被稱之為‘內功心法’的東西,比如:提氣輕身之類的。
其實就是運用體內的正氣,運行全身,產生生物磁場,排斥地心引力,加上運動中的慣性作用,可以使人越過3米高的墻壁。
在武俠小說里面,絕世高手的輕功,頂多能從100米高的地方跳下來而不會摔死,輕功奔跑20、30公里不累。一次性能跨越60米到70米的障礙物等等。
小時候,在訓練期間,每次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建準被氣得罵爹,現在想想,考核與鍛煉比起來,后者實在太輕松了。
而且,所有的努力也起到了作用。
在毒洞里面,自己的短跑,爆發力就達到了12米。
在進入精英射擊學校,第一關考核的時候,自己的爆發力提升了一倍,達到了秒速23米。
如果助跑,加爆發性,再加正氣運行產生的生物磁場,來排斥地心引力。那么,一次性跳躍200米到300米,應該沒有問題。
建準邊思考,邊運行體內的正氣,兩分鐘過去了,一股熱流已經運遍了全身,此刻,感到身體就像一個火爐,感覺能量隨時會破體而出。
建準站起來,感覺到高溫烘烤著自己的身體,這溫度少說也有50度。
迎著陽光,他看了看自己的雙手,皮膚變得通紅,時不時的冒著熱氣。
建準點了一下全息影像中的‘開始’按鈕。
吱呀!前面的護欄打開了,伸出了一條長長的跑道。
熱量實在是太大了,建準被烘烤的快喘不過氣。
他做了一個深深的呼吸,奮力的往前沖,到了助跑跑道的末端才知道,這個跑道就像是跳水運動員用的那種有彈性的蹺蹺板。
建準也猜到了是這種板子,他盡量的,用力的,把蹺蹺板往下壓。
蹺蹺板快要壓倒極限的時候,建準再往上跳。
由于跳的太高了,足足跳了三百多米高,并沒有跳的多遠,好在他把握的還算比較精準。
咚!建準落在了借力點的邊緣,沒站穩,身體一歪,往后倒。
盡管他不停的揮動雙手,還是仰了下去。
這個借力點也是一個有著30米長寬的彈簧床,只不過,邊緣的兩米是平坦的過渡區。
建準抓住了邊緣,雙手輕輕用力,一個引體向上就上來了。他看了看后面的,有著900米的高空:“差點失算,差點摔下去了。”
從那邊到這里的借力點有著200米的距離,建準看前面,第二個借力點,雖然不知道具體有多遠?但是還是知道,第二個借力點在300米以上。
過渡區的盡頭,也有一個用來助跑的跑道。
建準慢跑過去,到了助跑跑道開始加速,到了盡頭的時候,將跑道往下壓了四成。
跑道將他往上彈出了150米。
建準盡量的使慣性的立往前,身子也向前運動。
這次差了一點點,只碰到了過渡區的邊緣。既然失誤了,身子撞在了邊緣,往外彈。建準連忙用手去抓,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五下。直到第五下的時候,才停止了下滑。
建準坐在邊緣,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有點險。”
休息了20秒,他站起來,正要小跑前進的時候,突然一組紅色的數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力,撇頭看去:“370。”
370?是什么意思?還是用紅色的數字,看字跡還是手寫上去的。
建準看向第三個借力點,似乎又遠了一些,他明白了,這個370指的是過渡區之間的距離,前面兩個過渡區分別在200米和300米,那么,第三個就是370米。
只增加了70米,看上去,數字很小,不咋樣。但是,這個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卻不小。
建準像第二次一樣,慢跑過去,到了助跑的跑道,再加速。
第三次,也只把跑道壓下去了四成,彈起來的高度同樣在150米。
落下去的時候,建準定睛看,傻眼了,前面兩次差了一點點,這次居然超過了。
預定位置在過渡區中間,這次,看上去會墜落在過渡區三分之二的位置。
看上去似乎很穩,但是,下墜的過程中是有很大的慣性。建準需要一段距離來做緩沖,此刻,已經超出了預定位置。
不過,建準的反應速度,以及應對措施可不是蓋的。
落下去的時候,建準一個前滾翻,卸掉了下墜的力量。身體還是控制不住的,360度的翻滾,滾了好幾圈,要看要到邊緣,快落下去的時候。建準急忙用腳剎車減速。
雖然停下來了,上半個身子在這邊,下半個身子卻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