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辦事(下)
然后她就發動車子向長安交警隊駛去,一時之間車中平靜了下來,徐蕓香開著車子,又打開導航系統,按著導航路線平穩地向前駛去。
徐蕓香按照導航線路,二十分鐘左右,開到了長安大阪地交警隊,車子停到交警隊的停車場。
三人依次下車,走到辦事大廳的門口,已經提前趕到的賀永川,看到張梓均便迎了過來。
張梓均在賀永川走到身邊后,為他們相互介紹一下,對劉斌說道:“劉哥,這位是我這次送外賣出車禍,所買保險公司的賀永川,賀先生。”
又對賀永川介紹道:“賀先生,這位是我這次車禍不小心撞到我的車主,劉斌,劉哥和他妻子徐蕓香,蕓姐,現在大家已經是朋友了。”
劉斌他們互相握了一下手,算認識了,然后四人一起走進,辦事大廳內,里邊人挺多。
張梓均和劉斌走到,他們待辦理業務的窗口排起隊來,徐蕓香和賀永川走到,一旁的休息椅上等待著。
張梓均他們前面有五六個人,里邊的辦事員辦事效率還挺快,平均每人大概五分鐘的樣子,很快半個小時之后,就輪到了張梓均和劉斌辦理事情。
劉斌拿出車禍當天,交警謝大成所開的處罰單據,交給里邊的辦事人員。辦事員接過他的單據,根據上面的信息找到電腦上相應的記錄,扣除6分駕照分并開出罰款單。
讓他去工商銀行交罰款,拿到回執單后,再回來領取交通事故判責書和車輛放行條。
劉彬和徐蕓香去最近的工商銀行交罰款,大概一個小時之后,劉斌和徐蕓香便回到了交警隊。
再次來到辦事大廳內,還是到那個窗口排起了隊,這次很快就輪到了張梓均和劉斌,劉斌把銀行的交款回執單,交給辦事人員。
辦事人員對照了一下信息,給他們開具了兩份,交通事故判責書和車輛放行條,讓他們去違章車輛所在的停車場去,取回各自的車輛。
張梓均他們走出辦事大廳,到了停車場。賀永川對張梓均問道:“張先生,你的那些住院病例帶來了嗎?有準備復印件嗎?
同時這份交交通事故判決書也要復印一份,原件和復印件,我要帶回公司幫你走保險流程。
十個工作日內,保險金就應該能批下來,到時資料再寄回給你,再給我一個銀行卡號,到時保險金直接打到你的銀行賬戶上。”
張梓均回答道:“身份證復印件,病例原件、復印件,和銀行卡,復印件資料我準備的都有,再復印一份交通事故判決書就齊了。”
賀永川高興的說道:“那咱們找個能復印的地方,復印一份交通事判責書就行了。”
然后張梓均坐上了,徐蕓香的甲殼蟲汽車,賀永川開著他自己的車在后邊跟著,找到一個能復印的照相館那里。
復印了一份,交通事故判責書,把資料都交給了他,賀永川讓他等消息,便和他們分別了。
張梓均看著賀永川開車獨自離去,便又坐上了,徐蕓香的甲殼蟲汽車,他們三人一起,來到違章車輛停車場。
看守大門的治安隊員,讓他們登記了一下身份信息,便讓他們進去了。
拿著交警隊所開的車輛放行條,找到負責人交過拖車費用后,拿到鑰匙分別取出了他的電動車,和劉斌的豐田卡羅拉轎車。
張梓均的電動車,沒什么大的問題,就是摔倒的時候,后視鏡斷掉了,重新換一個后視鏡就可以啦!
而劉斌的豐田卡羅拉轎車,車門被撞得凹陷下去一塊兒,恐怕要修理一番了,他這是可以走保險的,都不用自己出錢,保險公司付錢就行了。
取回各自的車子后,劉斌對張梓均說道:“梓均,我和你蕓姐還有事處理,這就趕回深圳了,你什么時侯有空,到深圳去讓我們盡下地主之誼。”
張梓均打趣的說道:“有空我一定去,到時你們可別不認我這個窮弟弟呀!”
劉斌連忙表示不會的,三人便在停車場的大門口分別了,他目送劉斌、徐蕓香各開著一輛轎車,往深圳方向而去,心里不禁羨慕不已。
張梓均想到自己剛得到的異能,他知道改變自己人生的機遇很快就會出現,他收斂了一下心神騎上電動車回到自己租房的地方。
張梓均把電動車停到樓下,上好鎖就上樓回到出租屋內,坐到床上想了一下這十天來的際遇,猶如做夢一樣,天上掉下一塊餡餅,砸到了他,讓他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想出去送外賣吧!自己正在走保險理賠,別讓保險公司以為自己騙保。
張梓均起身,卸掉臉上的化裝品,然后放松心神,修練起了《蟄龍睡丹功》,又進入到胎息中,時間就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一個星期。
一個星期后8月11日的早上醒了過來,張梓均慢慢睜開眼睛,收功從床上坐了起來,拿過手機充上電,看了一下時間。
自己修煉《蟄龍睡丹功》又過去了一個星期,便洗漱一番,然后到長安烏沙醫院做了個復查。
復查結果顯示已經完全恢復正常,張梓均從烏沙醫院回到出租屋樓下,快到11:00鐘了,就上樓拿了送外賣的箱子,提前吃了午飯,就打開美團眾包平臺上線,準備送外賣了。
張梓均剛上線,眾包平臺系統便派來了一單麻辣燙的外賣訂單,他心想大中午的吃麻辣燙,也不怕上火,他按照地址很快便趕到了商家所在地。
張梓均來到商家店鋪,店鋪老板正在串菜,還沒有開火做,張梓均來到之后,向店鋪老板問道:“老板,美團的xx號外賣訂單做好了沒?”
老板回答道:“稍等一下,很快就好”。
說完起身舀了一勺子高湯,盛到了灶上的小鍋里,開火煮了起來,在商鋪老板,剛把火點起的時候,張梓均便感覺到,額頭天眼里的靈氣活躍了起來。
在旁人看不到它的情況下,靈氣便通過,他的印堂穴來到外面那個點火的灶上,吸收著火燃燒所產生的能量。
它吸收灶上火燃燒產生的能量,同時也給張梓均帶來了意外的收獲,他的腦子海里多了很多麻辣燙的信息。
麻辣燙起源于長江之濱,最初,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這種簡便易行,而又獨特的吃法。
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巫山,由于水流湍急,纖夫便成了必不可少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余,在江邊壘起石塊,支起瓦罐,撿拾一些干的樹枝生火,舀兒瓢江水,一切都就地取材,有菜放菜。
沒菜就拔些野菜,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而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社濕。這種吃法而引其,簡便易行,很快便在江邊流傳開來。
后來碼頭上的小販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百姓圍著擔子成了常客。時至今日,麻辣燙也漸漸從江邊走到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