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皇宮。
周軍步步緊逼,高緯再一次召集群臣商議對策以及彌補上一次的錯誤。
高緯試圖收攏人心,但是他既不想出錢,又不想出力。
天下間哪有這種好事,什么都不付出就想有回報。
見此情形,文武百官也無計可施,一言不發。
“國難當頭,爾等為何一言不發?”高緯憤怒地拍打案板。
文武百官皆低頭不言。
高緯只得自己想補救之法。
回到宮中,見到平時用來玩樂的斗雞斗犬,高緯突然心生一計。
既然他可以給那些斗雞斗犬封官,那他也能給那些士卒們封官,反正大肆封官又不要錢。
高緯立刻差人批量撰寫文書,給將士們大肆封官封爵。
官位爵位像不要錢一樣賞賜給齊軍將士,一時間齊軍將士人人都是開府儀同三司。
高緯心下大喜,認為士卒們應該會像他想的那樣,個個斗志昂揚,為國效死。
然而高緯卻沒意識到,官位爵位這種東西是會貶值的。
官位爵位一旦大家都有,就不值錢了。
開始齊軍將士在受到高緯的封官時還歡慶鼓舞,后來發現爵位人手一個。
將士們也明白了實情,高緯在欺騙他們,想通過畫大餅的方式讓他們賣命。
高緯認為將士們士氣低落的問題已經解決,便不再過問這件事。
齊國自身的問題解決后,高緯又開始詢問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周軍。
這次文武百官終于不再沉默,開始發表意見。
“可以從幽州征召士卒支援鄴城,然后在鄴城堅守。”有人支持堅守。
“可以多路出擊反攻周軍,讓周軍無暇自顧,從而放棄攻打鄴城。”有人認為應該主動出擊。
文武百官意見相左,莫衷一是。
高緯毫無戰略戰術眼光,自然無法判斷那個建議更加合適,遲遲不能做出決斷。
高緯見文武百官不能解決問題,于是開始想歪門邪道,便讓幸臣出宮去尋鄴城最有名的望氣士。
封建迷信只能害人,望氣士哪有什么真才實學,說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
“天象將變,必有革易。”
望氣者的常用手段,一句話多種意思,完全看人怎么理解。
高緯耳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象將變,會有利于齊國的事情會發生。
齊國存活下來,望氣士就是成功預言了齊國不會覆滅。
齊國覆滅,到時候望氣士就能改口說,天象有變,將會發生有利于周國的事情,齊國將會覆滅。
無論怎樣,望氣士說的都是對的。
高緯聞言大喜,連忙召來高元海解釋。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陛下將皇位禪讓給太子,就會發生有利于齊國的事情。”高元海解釋道。
“將皇位禪讓給太子?”高緯驚疑不定。
他好不容易當上皇帝,現在才30多歲。
高緯不愿意放棄手中的權力,而且太子高恒現在才8歲。
“天象將易,就是意味著將要換皇帝。”高元海繼續忽悠,“必有革易就是一定會發生好事。”
“合起來就是只要換了皇帝,就會發生有利于國家地事。”
高元海說的有頭有尾,真像那么回事。
高緯信了。
高緯已經走投無路,不得不信。
第二天高緯就召集群臣,宣布他要把皇位禪讓給太子高恒。
文武百官一聽,集體傻眼了。
太子才多大啊?
高緯就要把皇位禪讓給高恒。
而且值此國難之際,高緯不想著如何破敵,居然想出來這么個荒唐的辦法,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陛下,太子年幼,此時禪讓怕是不妥。”文武百官反對道。
高緯并沒有管群臣的反對,態度強硬地說道。
“朕心意已決,阻撓者當斬。”
“況且朕不是來和諸位來商議此事的,朕是來通知各位的。”
性命攸關,文武百官立即閉嘴。
在高緯的極力推動下,禪讓大典很快完成。
高緯順利從皇帝變成太上皇,高恒從太子晉升為皇帝。
宇文質軍營。
宇文質坐在軍帳中,閉目養神。
為了盡快趕到鄴城,宇文質一連幾天都是高強度行軍。
長史高熲掀開軍帳,“河間王,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要先聽哪一個。”
“昭玄,你怎么也學會賣關子了。”宇文質無語,高熲和他相處的比較久,畫風有點突變。
高熲沒有讓宇文質多等,開口說道:“好消息是高緯把皇位禪讓給了太子高恒,高恒現在才8歲,齊國已經群龍無首。”
“這算什么好消息?”宇文質無語地說道,“高緯禪讓和不禪讓有啥區別。”
高熲想到高緯的所作所為,尷尬的說道。
“確實,高緯在位也沒干過一件正常事,齊國還不如沒有高緯這個皇帝。”
“壞消息呢?”宇文質隨意說道。
“河間王,你的先鋒之位被搶了。”
“啊?誰搶的。”宇文質開口說道,語氣十分嚴厲。
“隨國公楊堅。”高熲吐出一個名字。
“怎么會是他?”
宇文質知道楊堅也參與了這次伐齊,但萬萬沒想到居然是楊堅搶了他的先鋒之位。
雖說以后楊堅建立了隋朝,但楊堅在這個時期真的毫無作為。
楊堅參與伐齊,也只是劃水,并沒有和齊軍正面交鋒。
平陽之戰時,楊堅就在軍營。
楊堅沒有出營和齊軍交戰,而是看見齊軍勢大,躲在軍營里始終沒有出現。
要不是宇文質是一個穿越者,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就是這么膽小的一個人居然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壯舉。
齊國現在已經是檣櫓之末,隨便誰都能欺負。
而且高緯的無能比原有歷史上表現的更加明顯,原有歷史上至少是被兵力相近的周軍打敗。
現在則是被僅僅只有齊軍一半的周軍打敗。
面對如此弱小的對手,楊堅也不在穩健,開始出手搶功勞。
平陽之戰其他周軍將士大多都有功勞,楊堅寸功為立,想立功的心情更加急迫。
“隨國公直接去找陛下了,請求陛下讓他擔任攻打鄴城的先鋒,陛下同意了。”高熲緩緩開口解釋道。
“齊王雖是前軍主帥,但也不敢違抗陛下的命令,隨國公楊堅就順理成章的成為攻打鄴城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