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館地下三層的控制室里,熒光燈管發出刺啦的電流聲,在布滿水漬的墻面投下慘白光暈。
工藤佑一蹲在服務器前,手指拂過鍵盤上未干的海水痕跡,當屏幕上的Python代碼逐行展開時,他的瞳孔猛地收縮,本該在壓力超標時自動開啟的應急閥門指令,竟被篡改為強制關閉狀態。
藍色熒光的代碼行末端,那行令人不寒而栗的“3/5 EXECUTED“在黑暗中跳動,仿佛倒計時的脈搏。
“這不是臨時篡改。“服部平次用鑷子夾起一枚微型芯片,金屬表面蝕刻著精密的螺旋紋路。
“程序里埋了深度隱藏的后門,至少三個月前就植入了系統。“他的聲音混著空調外機的轟鳴,在密閉空間里顯得格外壓抑。
墻角的服務器機柜滲出刺鼻的焦糊味,那是電磁脈沖攻擊后殘留的氣息,與空氣中未散盡的血腥味交織成令人作嘔的氣味。
與此同時,上原麻衣在逃生通道舉著紫外線燈來回掃視。
幽藍的光束掠過墻面時,原本斑駁的涂鴉突然泛起珍珠母貝般的光澤,數十只發光水母組成的深海熱泉圖景在黑暗中流轉,觸須狀的熒光物質隨著呼吸頻率明滅,仿佛有生命般在墻面蠕動。
工藤伸手觸碰的瞬間,涂層發出詭異的滋滋聲,熒光如被吞噬般迅速變黑,露出暗紅的刻痕:“你們抽干大海,我便抽干你們的肺。“字跡邊緣還殘留著類似珊瑚礁的結晶狀凸起,在燈光下折射出妖異的虹彩。
“這是用深海熱泉區的嗜熱菌培養液,混合水母發光蛋白制成的。“上原麻衣用鑷子刮下微量樣本,培養皿里的液體立刻泛起氣泡。
“需要專業的海洋實驗室才能合成,而且......“她突然湊近觀察,瞳孔因震驚而放大,“這些細菌的基因序列被人為修改過,就像......“
“就像被編碼成了某種信息素。“工藤的聲音突然響起,他的指尖正撫過墻面殘留的鹽晶,“當有人觸碰時,特定波長的光線會激活基因鏈,觸發氧化反應。“目光掃過地面散落的水母殘骸,那些半透明的尸體上,隱約浮現出與死者手環相同的螺旋紋路。
此時,服部的手機突然震動,屏幕上跳出一段匿名視頻。
畫面里:漆黑的深海中,機械臂正粗暴地撕裂珊瑚礁,排污管噴出的黑色濁流吞沒了掙扎的魚群。
鏡頭劇烈晃動,傳來壓抑的喘息聲,緊接著是重物砸向控制臺的悶響。
當畫面徹底變黑前的瞬間,隱約可見一個戴著鯨魚骨面具的人影,手中注射器里的藍色液體,與死者血管中檢測出的神秘物質光譜完全吻合。
——————————
警視廳八樓會議室的熒光燈嗡嗡作響,中央空調送出的冷氣裹著咖啡的焦苦味。
橢圓形會議桌旁,警視廳高層們的目光死死釘在投影屏幕上,水族館事故現場的畫面里,扭曲的尸體浸泡在渾濁海水中,逃生通道墻面上的發光涂鴉泛著詭異的藍,如同深海中窺視的眼睛。
“這是環保恐怖主義!“搜查一課弓長警部猛地拍桌而起,金屬保溫杯被震得跳起來,褐色液體潑灑在標注著“重大刑事案件“的卷宗上。
扯松歪斜的領帶,脖頸青筋暴起:“兇手,用深海生物毒素制造死亡,又在現場留下生態保護宣言,分明是對海洋開發企業的公然宣戰!“
會議室內響起此起彼伏的贊同聲,唯有角落的工藤佑一沉默不語,他伸手推了推銀框眼鏡,鏡片后的目光掃過死者名單上的紅圈標記,指腹無意識摩挲著桌角的磨損痕跡,那是多年前某起懸案留下的證據刮擦印。
當爭論聲漸歇時,工藤佑一將三個沉甸甸的檔案袋依次推向前方,牛皮紙袋邊緣的霉斑和泛黃的封條,訴說著歲月的沉重。
“東海村核事故。“工藤翻開第一份檔案,夾在其中的舊照片滑落,戴著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員在警戒線后奔忙,遠處的廠區籠罩在詭異的白霧中。
“時任核電廠公關總監佐藤浩二,通過篡改輻射數據、收買媒體,將三級核事故粉飾成‘設備檢修’。“
抽出一張泛黃的報紙,頭版標題《輕微故障,居民生活如常》下,配圖是孩童在廠區外嬉笑玩耍的畫面,“事實上,三個月后周邊孕婦流產率激增47%,確診癌癥人數超百人。“
會議室陷入死寂,唯有窗外暴雨,拍打玻璃的聲響愈發激烈。
工藤繼續打開第二份檔案,一張黑白照片上,坍塌的礦井井口堆滿破碎的木材,礦工家屬舉著遺照在雨中哭喊:“筑豐煤礦坍塌,17名礦工因劣質支護材料葬身井下。負責危機公關的山本信介,偽造安全檢查記錄,甚至威脅死者家屬簽署保密協議。“
指尖劃過文件上的簽名欄,某處指印因反復擦拭而模糊不清,“賠償金到賬次日,一名遺孀在自家上吊身亡,現場留有未寄出的控訴信。“
搜查一課警部補北川隆之皺起眉頭:“這些陳年舊案,和水族館的死亡有什么關聯?“
工藤沒有回答,而是打開第三份檔案。
一張航拍照片鋪滿桌面,某座海濱小城的海岸線被黑色油污覆蓋,成千上萬的海鳥裹著粘稠的原油,絕望地撲騰著翅膀:“白濱灣石油泄漏事故,海底輸油管道因長期疏于維護破裂,造成的生態災難至今無法修復。“
調出手機里的舊新聞,畫面中西裝革履的發言人正在召開記者會:“當時負責輿情控制的,正是本次死者之一的海底油田監理,他在發布會上堅稱‘僅有少量油污,不影響海洋生物’,而實際泄漏量超過官方公布數據的二十倍。“
雷鳴突然炸響,閃電照亮會議室眾人震驚的面容。
工藤將死者名單與三份檔案并排放置,用紅筆在“公關負責人“與“海洋資源開發課長/設計師/監理“之間畫下連線:“這三人,都曾參與掩蓋重大安全事故與生態災難。水族館案中,兇手選擇用模擬深海減壓病的方式殺人,又在現場留下‘抽干你們的肺’的留言,這不是隨機報復,而是針對謊言的精準復仇。“
“可證據呢?“北川隆之敲了敲桌面,“僅憑職業關聯,無法證明兇手的動機。“
工藤調出物證照片:被篡改的Python代碼中,“3/5 EXECUTED“的注釋在屏幕上閃爍,如同倒計時的數字;發光涂鴉中提取的水母蛋白,經檢測含有與東海村核輻射污染區相同的變異基因片段;死者佩戴的手環芯片里,藏著筑豐煤礦事故現場的經緯度坐標。
“兇手,在每個細節都留下了指向過去的線索,“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這不僅是殺戮,更是一場公開審判。“
弓長警部突然起身,抓起外套:“就算是復仇,也輪不到兇手用私刑!立即重啟案件調查,重點排查所有受害者家屬、環保激進分子,還有——“他的目光掃過墻上的警徽,“任何可能接觸到塵封檔案的內部人員。“
當眾人魚貫而出時,工藤獨自留在會議室,凝視著窗外被雨幕割裂的城市輪廓。
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那串代碼中的數字倒數,而兇手的下一擊,已如漲潮般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