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漫長的學習生涯終于結束了,而這也意味著新的開始。
以前我憧憬大學校園,想著自己能在美好的年紀做一些恰當美好的事,但是似乎不盡如人意,我還是沒有突破內心的自己——去做一些在父母眼中算是破格,而我卻認為神圣的事。
這類事涵蓋很廣,且每個人多多少少會有。區別是,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做不到。
家里說,正好趁暑假有時間去考個駕照吧,我沒怎么想,便去駕校報了名。
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人,熟悉的、陌生的,喜歡的、討厭的,以后還會見面的、以后不會見的。
大家來駕校目的只有一個,便是拿到那本小小的駕照,按理說這種目的性單一的場合挺讓人自在的,大家都抱著同樣的希望,也不會因為競爭產生矛盾,畢竟都不在同一個賽道。
當然只剩一輛車,大家搶著都要練的時候除外。
考駕照的日子里給我留下印象的人不多,一個是我的初中數學老師-王老師,另一個則是祝曉晗,我的高中同桌。
王老師一如既往地那么嚴肅,可能教數學的都這樣吧。然而他的高智商、一絲不茍的人設僅僅維持了十數天,然后某個下午隨著他撞倒的指示桿一起轟然倒塌。
兩個教練也嚇得夠嗆,根據指示桿的彎折程度可以想象王老師倒車時有多快。大家伙還驚魂未定,王老師無奈地鉆出車門,朝著眾人抱拳:
“速度有點快哈”
教練心想你何止是有點快,你是要起飛。
看見教練明顯臉色不好,王老師指著地上的指示桿,連連道歉:
“不好意思,這個我賠,我賠”
王老師在這個小小的駕校創造了歷史,后來好像再沒聽過誰誰誰又撞翻了跑場的指示桿之類的,嗯,沒有。
從那以后,我和王老師的話慢慢多了起來。
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我接受了自己的全新身份,不再將他當做曾經的老師,也有可能是王老師的失誤,讓我有了更多和他接觸的機會。
反正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和他相談甚歡,不像師生,像朋友。我喜歡那種狀態,我想如果我初中能以那種狀態和王老師相處,我的數學成績至少會提高一個檔次,只是那些沒有問出的題,今生都沒機會請教王老師和眾多別的老師了。
王老師也會細數我的種種改變,但我知道,其實我沒變,只是我選擇了接受一些以前不愿意接受的東西,那些東西讓我感覺良好。
可能,這也是種改變吧。
我和高中同桌祝曉晗在休息之余也聊了很多,當然,她也說到了我的改變。
她說我比以前更愛說話了,性格也更加開朗,每次聊天挺愉快之類的。
我想了想確實是的,似乎脫離了學生這個身份,我更自在了,像是卸掉了一些枷鎖,打開了許多扇窗戶。
這大概也是我在他們眼中所謂的改變吧,我感受得到,我也為之高興。
曉晗依舊那么漂亮,可我看著她,和她說話,神色不再像當年那樣局促,言語也更流暢了,還時不時的幽默起來。
可能這是我現在更討人喜歡的原因,人們都是喜歡真誠的交流。以前的我不敢看人,也就得不到別人真誠的對待。
后來,我大概一個月左右就拿到了駕照,他們不多時也都陸續通過了,我們分享著彼此的喜悅,大家都很開心。
也許,我比畢業的那一天要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