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虎,人心鬼蜮,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廟里有菩薩,天上有神仙,這是眾所眾知的事情。
這一切都與趙阿牛無關。
趙阿牛,不能沒有婆婆。
婆婆,是十里八鄉最好的婆婆,阿牛,是十里八鄉最孝的孝子。
婆婆常說,人心有善惡,分大小。人情有冷暖,分親疏。
行善而知惡,幫親而不遠疏,便能在這世上活的不錯。
阿牛輕輕的噯了一聲,表示記下了。
婆婆笑了,臉上的褶皺一動一動的,咧開已經沒了牙齒的嘴巴笑著說道:“你這孩子……”
這幾年,婆婆越發的喜歡笑了。
可是身體,也越來越差。
今日,阿牛又趕著牛車,拉著婆婆去縣城里逛街市。
婆婆滿心歡喜。
還記得當年,婆婆就是去街市上買牛的時候,順道撿到了阿牛。
兩個牛犢子,買一送一。
婆婆最近的精神狀態不太好,總是打瞌睡,一路上便睡著了三次。
每次都是睡著又驚醒,總也睡不好。
阿牛小心翼翼的趕著牛車,生怕有一點的顛簸會打擾到婆婆。
婆婆,大概時日無多。
所以這些年來,總喜歡說些以前的事。
剛才,婆婆突然問了一句:“三寶,你去看看二寶回來了嗎?”
阿牛趕著牛車,不急不慢的說道:“軍營里已經來信了,明兒個就回來。”
婆婆念叨著,“能回來就好,可憐我那大寶……”
阿牛順其自然道:“娘,大寶哥活的好著呢,就是今年大宛又派兵打過來了,大寶哥離不開。”
婆婆笑了笑:“你這孩子,現在整個天下都是大宛國的,哪里還會再打過來。”
阿牛回頭笑了笑,婆婆總是這樣,一時迷糊,一時清醒。
當年,婆婆還不是十里八鄉最好的婆婆的時候,有三個兒子。
那時候的婆婆,是郡安縣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
婆婆寡居,打理著家里的生意,算不上是什么良善,但也不欺負老百姓就是了。
老大名叫大寶,有出息,年紀輕輕就成了大梁國的邊軍校尉。
二寶游手好閑,好吃懶做,平日里喜歡斗雞走狗,見到哪家的小娘長得白凈,手就喜歡往人身上貼。
三寶最聽話,婆婆最喜歡。
后來,大宛的大軍就打過了來,邊關的烽火狼煙,三年都沒斷過。
大寶戰死了,死的不算光彩,是被一堆尸體壓著憋死的。
婆婆得到消息后,臉色平靜,平靜的仿佛能夠滴出水來,在屋里整整坐了一夜,整個人仿佛蒼老了十歲。
邊軍沒來得及收斂大寶的尸體,所以婆婆給他立了個衣冠冢。
也就是在那一天,二寶失蹤了。
婆婆跑遍了十里八鄉也沒找到二寶,倒是遇到幾戶同樣死了兒子的軍戶人家在辦喪事。
攏共就不大個院子,屋頂都漏著風,老兩口跪在靈前,好像是眼淚已經哭干了,嗓子也哭啞了。
哭,又有什么用呢?
人也回不來。
婆婆猶豫了一下,留下了點銀子,轉身離開。
她一個村一個村的找,一戶一戶的找,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是匆匆忙忙的樣子。
找了一年,婆婆不找了。
因為邊關傳來了消息,二寶也戰死了。
邊軍斥候趙二寶,殺敵四十七,死后雙目瞪圓,一只眼怒視大宛,一只眼看向大梁。
因為他的腦袋被人一分為二。
婆婆不找了,每日里總是跟著三寶。
投軍,三寶是不敢去的。
這一年,婆婆給三寶定了門親事,媳婦長到豐腴,一看就是能下崽兒的好媳婦。
三寶很開心,婆婆也跟著開心了一下。
這一日,大宛的軍隊殺到了郡安縣。
郡安縣沒有守軍,大軍一到,郡安就淪陷了。
婆婆與三寶,沒來得及逃走。
十七八個大宛的士兵闖入了婆婆的深宅大院。
士兵們沒有濫殺無辜,而是把所有人都趕到前院,除了新娘子。
這一夜,新娘子在屋里洞房花燭,三寶便在前院守了一夜。
夜有些涼,不知道是凍得還是氣的,三寶渾身發抖。
一夜過后,士兵們心滿意足的離去。
親朋賓客們無不松了一口氣。
誰都沒有發現,三寶懷里揣了一把菜刀,跟在了士兵的后方。
菜刀能殺人么?
三寶平日里連只雞都不敢殺。
他拿著菜刀沖上去的時候,腦子里一片空白。
為了給自己壯膽,他大吼了一聲。
落在最后面的士兵,連身子都還沒轉過去,腰上的刀卻已經出鞘,劃開了三寶的喉嚨。
甜甜的,咸咸的。
三寶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
他看到天空蔚藍如洗,一行大雁飛過……
三寶的新娘子,那一夜過后,找了一把剪刀,顫顫巍巍的刺進了自己的喉嚨……
……
婆婆總說,她這一輩子命不好,先是克死了丈夫,后又克死了兒子和兒媳婦,這是她前世的孽障,今生來還債。
阿牛是不信的,因為婆婆雖然生平坎坷,但是一輩子都沒有吃過一天的苦,兵荒馬亂的年代也是如此。
要說還債,也是世道來還婆婆的債。
之后,婆婆變成了十里八鄉最大的善人,荒年施粥,寒冬送棉被,寒士求學送金銀。
總之,婆婆的錢,花了三十年都沒有花完。
阿牛是被婆婆撿到的,按照婆婆的說法,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下輩子應該不用受苦了。
阿牛笑了笑:“婆婆,這輩子也不用受苦!”
婆婆也笑了,“阿牛啊,想去當官就去吧,不用管我這個老婆子的想法。”
阿牛點了點頭,平靜的說道“婆婆走了,我就去。”
婆婆低著頭,不說話,看不出是開心還是不開心。
從街市返回來了的路上,婆婆又睡著了。
無論阿牛怎么喊,婆婆都沒有再醒來。
阿牛面無表情,兩行清淚從臉頰上慢慢地流落了下來。
他給婆婆下了葬,按照婆婆的意愿,隨便找個山洞埋起來就是了,這輩子苦一些,下輩子能投個好胎。
阿牛照辦了。
隨后,她翻開了婆婆經常取金銀的抽屜,稀稀拉拉散落著幾個銅板,唯有一個紅色的布袋扎的緊緊地。
伸手一摸,大概是元寶。
這一日,阿牛離開了郡安縣。
——
婆婆的家門口,有一顆老槐樹,與阿牛的年紀一般大。
是黑貓九命當年在此種下的。
今日,它帶著一名十三歲面容姣好的少年又回到了此處。
黑貓看了老槐樹一眼,文運充沛的樹干上盤踞著一條黑蛇,如同黑龍出海,又像惡蛟抬頭。
它問少年:“看出了多少因果輪回?”
少年點頭道:“看出了不少。”
黑貓嗯了一聲,
少年又道,“都……沒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