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道,洛陽川,蘭宛未空,行人漸老;吹笙相和,風起自洛陽東,香過洛陽西,子規聲歇,有人攜酒長醉……”
轉眼1079年了,蘇世譽想著——烏臺詩案的日子快到了,蘇軾也已經四十二歲了,但官場的險惡卻總讓人措不及防,她曾暗示過蘇軾,但似乎蘇軾并沒有當回事,也是,她并沒有想干涉蘇軾本應該走過的一生……
想想啊,時間過得真快,自己也居然四十一歲了,她不由的嘲笑自己,居然在北宋度過了這么長時間了,不過她也是欣慰的,不惑之年——最起碼這四十年度過的是快樂的,自己是自由的,重要的是遇見了蘇軾并結為知己……
她抱起古琴,走出家門,獨自撐著一葉扁舟來到湖中心……
她緩緩挽了一下耳邊的碎發,放下古琴,從袖子里拿出一把折扇——那是她從現代帶過來的內把,她慢慢打開……又合上……打開……合上……
她收起折扇,手指輕柔的放在古琴上,《廣陵散》——這是嵇康的作品,只不過原版的曲譜早已失傳,她所演奏的只不過是后人根據零零散散的歷史碎片而幻化出來的曲譜,她會古箏也會古琴,只不過兩種樂器彈奏起來都似乎差了韻味,她內心深深覺得嵇康所創作的《廣陵散》絕不只是現在這樣平淡……
一曲到了高潮的部分,蘇世譽閉上眼睛,仿佛在通過這僅存的碎片尋找著三國時嵇康那絕世之作——也就是這時,湖上突然起風,吹打著岸邊的蘆葦,蘇世譽沒有察覺這狂風的作祟,只是覺得眼前一黑,仿佛再也睜不開的感覺她覺得自己失去了知覺,但琴聲卻依舊回蕩……
最后,蘇世譽覺得自己真的什么也不知道了……
昏過去了吧……
又一次……
公元170年,郭嘉在潁川出生,姓郭名嘉字奉孝事稱鬼才;公元196年郭嘉開始跟隨輔佐曹操,之后寫下《十勝十敗論》并助曹操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公元200年,曹操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公元205年,蘇世譽“出生”了……
只不過,這次比較特殊,蘇世譽并沒有小孩子的心智,盡管外貌是一兩歲小孩的模樣,但她的心智是從現代穿越而來十七歲的年齡,而且她還保存了在北宋的記憶——
蘇世譽的父親是和曹操從小玩到大的玩伴,亦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從曹操“白手起家”開始就一直輔佐他,因此蘇世譽出生后父親也會偶爾帶她去宮里看看,對于不計小節的曹操也不會在乎這些。
蘇世譽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是初一,當時給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郭嘉郭奉孝——再后來她看了《三國志》里面僅對郭嘉只言片語的描寫和記載,她寫了一篇文章,對這位軍師祭酒的敬佩!
現在她回憶著第一次自己一歲時父親把自己抱進宮里給曹操看的時候,她沒有過多注意曹操,這位史書上評價“扶天子以令諸侯”的人物,她只是發自內心的一直在注意站在一旁的郭嘉——
“昔日明月照潁州,來時卻到柳城頭,七語玄機謀功論,三分逍遙觴中悠,君應憐我思君意,我須慕君一靨愁,經年赤壁百舸恨,將軍沾衣淚作舟……”
蘇世譽看著眼前的男子,沒錯,這是郭嘉,這是內個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梁傾的鬼才,只不過自己還是太小,況且也沒有資格和他交談,她只是默默的看著他,欣賞他身上那獨特的氣質……
同時,蘇世譽也是知道的,自己“出生”已是公元205年,而郭嘉身隕則是公元207年……
更何況——
郭嘉他“少有遠量”,自20歲起便隱形匿跡,不與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結英雄豪杰,談論時勢。這為他的謀士生涯奠定了基礎。為了成就功業,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后來他發現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遂受荀彧的推薦,歸向曹操。曹操本對潁川賢達懷有特殊感情,他認定“汝、潁固多奇士”,所以對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如同荀彧一樣,郭嘉在重要關頭也總是為曹操謀劃。就像官渡戰后袁紹病死,曹操乘勝進攻袁譚、袁尚,在黎陽“連戰數克”。這時,有人主張加強攻勢,徹底鏟除袁軍。郭嘉則主張緩兵以待其變。他認為譚、尚都深得袁紹寵愛,袁紹生前又無立嗣,兄弟二人之謀臣“必定斗其間”。如果我們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將合謀圖外;相反,“緩之而后爭必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果如其言,曹軍一擺出攻劉表的姿勢,袁氏便出現內訌。曹軍回兵各個擊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陽亭侯。
后來,建安十二年,郭嘉隨曹操平定烏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謚貞侯……
回憶起來,郭嘉跟隨曹操11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親密無間。郭嘉說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說郭嘉:“唯奉孝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問疾者交錯。”不幸而死,曹操“臨其喪,甚哀”,并不無惋惜地對荀攸等人說:“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擬交郭嘉以治國安邦之任,可見曹操是多么賞識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績,稱贊他“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述追贈郭嘉封邑。
可以說郭嘉雖英年早逝,卻給曹操的統一大業以很大影響——至少是曹操認為這樣。以至于次年曹操赤壁失利,還深情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蘇世譽想著,可惜了,明年這個時候,郭嘉就會因為征戰中在烏恒水土不服而生病去世,自己雖來到了這個時期卻終究改變不了什么,或許也無需改變什么,只是靜觀歷史發展好了,自己擅自的不正確舉動還可能擾亂不該自己參與的事情,蘇世譽回過頭不在看郭嘉……
而此時,曹操竟來了一句讓蘇世譽想不到的話,“奉孝啊,來抱抱她,我看這孩子啊總看你,或許你們有緣啊!”蘇世譽懵了,郭嘉的表情也有點尷尬,但他還是走過來接過了蘇世譽——說實話,蘇世譽現在嚇得有點大氣不敢出,也可能是剛才距離太遠吧,現在近距離看,蘇世譽發現郭嘉的眉毛很好看,是有眉峰的內種凌厲——
郭嘉看著手中的蘇世譽,他低頭細細的端詳著她,“這孩子……眼神為什么有著與這個年齡不符的成熟?”郭嘉在心里默默的想,“而且這雙眼睛……通透明亮……說實話……很美”郭嘉不由得嘴角上揚。
“哈哈哈哈,奉孝啊,你也喜歡她不是?真是招人喜歡的模樣!”郭嘉無聲的笑了“主公說的是……”沉默片刻,郭嘉突然對蘇世譽的父親說“將軍是主公的得力干將,如今喜得一女,奉孝自覺和她有緣,不知奉孝的一點心意,您可否讓收下?”“軍師客氣了,小女能得到軍師的欣賞是她的福氣。”郭嘉沒有說話,不動聲色的緩緩摘下腰上的玉佩,“這是我師傅當時給我的,現在送給她吧,也希望生活在這亂世之中的她能成為耀眼的存在,她注定不會平凡的……”“多謝軍師夸獎,只是,在下只希望小女能平安幸福長大就好了。”郭嘉一笑沒有說話……
公元207年,果不其然,曹營中傳來郭嘉身死的消息——曹操悲痛欲絕,哭到泣不成聲;而蘇府里,兩歲的蘇世譽在沒有人的地方默默留著眼淚,她一直帶著郭嘉送給自己的玉佩,盡管它過于沉重,但她從未讓這枚玉佩遠離自己超過三步,她聽著侍女們尋找自己的聲音,卻并不想讓她們發現自己,她忍住哭聲,死死咬著自己的嘴唇,不發出一點聲音——哎,這不比北宋時期的蘇軾啊,自己和他結識了好長時間,即便自己離開也不會過于傷心,但郭嘉不一樣,同樣是欣賞敬佩的人物,卻只見過兩面,再次聽到他的消息卻只是那句軍師祭酒郭奉孝身隕的消息……明明已經做過好幾次心里建設,可當這一刻來臨時,自己還是控制不住,或許真的如野史所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哎呀,小姐,你怎么在這里啊!”侍女還是發現了蘇世譽,她被抱起,抱進了屋內……
公元224年,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出生了……
又過了好久,大概三十年吧,蘇世譽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按現代來說五十歲了吧……
她一生未嫁,如同在北宋之時一樣,父親在三年前戰死,母親在自己二十歲那年去世,家世敗落,她似乎如浮萍一樣,一把古琴,一枚玉佩,漂泊在這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