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老式住宅樓,準確來說是末老式住宅樓群,可以理解為四棟樓連在了一起,“口”字型中間還有個小院子,院子里包括了滑梯、秋千、健身器材。三十多輛消防車停滿了四周的街道,五個消防站全體出動撲救了三個小時,終于將大火撲滅。這不是一個輕松的救援行動,一位副局長一直坐鎮119指揮中心,全程緊握著通話機,不是石化火災救援,也不是摩天高樓火災救援,不過一般老式居民樓有的各種“特點”,這個樓群都有,堆滿雜物,商住混合,人員密集,消防設施嚴重不足,三十輛車救援,附近的消防栓水壓不夠,還動用了一套遠程供水系統。所幸由于救援及時,沒有人重傷或是遇難,如此之大的過火面積,這樣的結果,也是讓人寬心。
五樓搜救,有一戶家庭行動不便,幾位消防隊員也是扶著老人抱著小孩兒幫助這家人撤離。由于樓道擁堵情況復雜,小組也是動用云梯幫助受困人員撤離。三歲的小男孩兒坐上云梯一直在哭,而譚小晗,除了給他做好安全措施,也是一直抱著他捂著他的眼。到了地面,把小朋友交給家長,小朋友緩過來還和她擺擺手,而她,有些小吃驚,和小朋友揮揮手,然后跑向救護車換了一個空呼。
靠在那輛豪士科消防車上,擰開瓶蓋小口喝著水,因為蓉蓉一直告訴她高強度體力消耗之后不要大口喝水,看著剛剛撲救過的居民樓還有些許煙氣,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今晚對于許多家庭或許又是一個難熬的夜晚,接下來的幾天只能住在安置酒店或者是親戚朋友家,或許在這座城市打拼多年的家當一天之內都沒了。實話實說,這里租客和老年人居多,內攻滅火撤離樓內的時候,不止一位住戶執意要拿著值錢的東西撤離,生活,或許各有各的不易,專業角度,她其實很惱火,但是她似乎也是很難暴怒,盡管有的時候,受困人員在撤離時的遲疑或者是不配合也會講救援人員置于危險境地。
救援行動參加的多了,其實也會害怕。剛才的救援,3號樓4層有一個小飯店,消防隊員內攻滅火時也不清楚,到了隔間發現了燃氣灶,幾名同事下意識反應還要往里進,而譚小晗則直接讓小組所有隊員后退,消防水帶鋪設就位后在水槍掩護下進入,果然,還有二十幾個煤氣罐。如果沒有發現這二十幾個煤氣罐或者是救援現場出現一絲火星,特勤一站可能第二天已經不具備出勤條件了。霖春路消防站與吳州路消防站內攻時都遇到火情突變,原因也是有住戶需要在家氧療集中有制氧設備或是氧氣罐,所幸只有一名隊員輕傷。
王波這次一直在外圍指揮高噴和云梯,漫天濃煙,談不上恐懼,不過他也不敢有絲毫放松,尤其是各消防站都遇到了火情突變的狀況之后。三個小時,完事之后,坐在副駕駛座上,吃著熱狗面包。有段時間感覺吃得多,吃膩了,后來調到了一線消防站,每次救援行動送上來的點心,也是各種面包居多,最初還有些不適應,不過后來,太累了,談不上饑腸轆轆,也不挑了,感覺面包配酸奶,真的挺搭。這些年,真的很慶幸自己從指揮中心到了特勤一站,他覺得這幾年的經歷,自己對消防救援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程子翔依舊在現場,其實走路有一些不穩的他每次任務鈴響后還能在四十五秒內穿上救援服沖向消防車,也是消防救援系統的一段佳話,在外圍,與市南區消防救援支隊的全勤指揮部做了滅火救援方案,十臺高噴、云梯、登高一直在壓制火勢,同時也是一直提醒內攻滅火小組注意空呼余量,幾位高級指揮員都很清楚,這種樓,真的不知道那個房間會有個什么樣的驚(意)喜(外),轟隆一聲,飛出來一堆壇壇罐罐,亦或是天花板嘩啦啦往下掉,或許那時整個市消防救援局就要啟動二號頻道。
歸隊之后,訓練依舊,只是沒有做體能,畢竟,行動現場,也是練體能了。程子翔與譚小晗和王波聊了聊今天的救援,重點還是在樓宇救援上,不同于摩天摟救援與商業綜合體救援,這種老式居民樓的救援,也有太多需要關注的地方,譬如在樓內空間很可能已經做了大量改動的情況下如何內攻安全性更高,以及在老式居民小區消防栓水壓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更快地組建穩定的供水線路。當然,程子翔也是讓兩位多多關心一下隊里的年輕同事,畢竟最近任務特別多,各位身心壓力肯定很大。
晚上在宿舍休息,發現了兩條微信未讀消息,一條是蓉蓉姐的——“晗晗,看新聞了,辛苦了,晚上爭取早點休息,飲食也要規律啊。”回了一句“知道了,謝謝姐姐”,外加三個笑臉。另一條消息,則是他發來的——“姐,辛苦了。”看著這條消息,不知是想笑還是想生氣,似乎和當年戀愛時一樣,他挺喜歡叫自己姐。當然,這些年,她也是覺得,他比當年,多了許多擔當。想了想,也回了一條消息——“謝謝關心了。”關掉屏幕,看看天花板,輕輕呼一口氣,又是一天,結束了,也是希望今晚任務鈴不要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