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王波的假期過得有些尷尬,或者說有些小緊張,很簡單,施一婕的父母來津海了,而直到伯父伯母到津海來的前一天,他才知道,施一婕的父母,到底是做什么的。施一婕的母親,是蜀川大學的副教授,已經退休在家多年,而他父親,退休前一身橄欖綠,一直做到了橄欖葉加一顆星星。
施一婕說父母想來津海看看,或許打算在這兒養老,畢竟離孩子近一些,讓后就是想一起吃頓飯。王波整個人,都是有些蒙的,第一次見好友家長,總不能空著手,只是叔叔這個級別吧,似乎既不能送太low的,也不能送太奢華的,只是想了半天,才在譚小晗和程子翔的善意“提醒”下,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她為什么叫自己和伯父伯母一起吃飯?
吃飯那天,從儲物柜底部拿出了一件西裝,大了領帶,然后看了看準備的禮物,老字號的特產,然后給伯父的龍井茶,給伯母的圍巾。出發前,譚小晗也是告訴她第一次見家長,女方會對什么比較敏感,而程子翔,則是像大哥一樣,幫他梳梳頭,調整好領帶。至于前一天討論的為什么一婕叫他去吃飯,自己去想吧。
正式見面,氛圍倒也是出乎意料地輕松,和伯父的交談,也是能明顯感覺他也是做到高級指揮官的,當然,也是感覺老人家挺和藹,對于王波這樣的王波,更多的還是聊聊未來的職業規劃。曾經的橄欖綠見到曾經的橄欖綠,也是有一種親切感。一頓飯聊天下來,也是明顯感覺,伯父是位有故事的前輩,當然了,作為晚輩,只能期待前輩主動說。伯母對自己也是挺親切,也是還“嗔怪”這孩子吃一次還頗費這么多。吃飯的時候,主動向兩位老人敬酒,雖然喝的是飲料,不過兩位老人也是覺得這小伙子挺懂事,伯母也是很感謝這些年,小王對自己女兒的照顧。
接下來的事兒,也是讓施一婕和王波都驚呆了。在酒店,父母問施一婕,如果父母在津海養老,能不能適應,女兒沒有多想,覺得也挺好,畢竟這些年陪伴父母太少,既然調回蓉城工作的可能性已經很小,那么父母愿意來,自然也是挺好。結果第二天,老兩口就辦了居住證,同時租好了房子,租期簽了八個月,很簡單,目前老兩口距離津海落戶,只剩一個在津海居住滿半年。毫不夸張地說,老兩口已經準備好了在津海買房,老兩口想得也挺開,女兒工作挺努力,生活也是挺獨立,這些年除了逢年過節互相發個大紅包,這姑娘幾乎沒花家里一分錢,既然如此,不如再津海買房,離女兒還近一些。
不過接下來的日子,施一婕也是感覺,在這座城市,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除了逛逛街,在這座城市,也是有了一個宿舍之外的落腳地。她自己不是沒有想過買房,她這些年的存款,加之她的落戶(集體戶口),她買房也不是什么壓力大的事兒,只是隱隱之中,還是想著如果哪天到了談婚論嫁了,和愛人一起買房,哪怕是貸款,這樣,感覺也是踏實一些,畢竟也是涉及一套房與二套房之間的不同。
母親結婚之后,就喜歡燒菜,如今退休了,更是廚藝上了好幾個臺階,毛血旺,宮保雞丁,還有麻婆豆腐,每次回家吃飯,米飯也是能吃上兩碗。每次吃飽喝足了坐在沙發靠在母親肩膀上,看著老父親幾十年如一日地看報紙看電視新聞,這種溫馨,甚至讓她感覺有些不適應。當然,她也是覺得,父母工作了幾十年了,也該過幾天輕松日子了。
母親在教學一線也是堅守了整整三十多年,從青澀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大學老師,最珍視的,還是學生們的事業有成以及他們對自己的感激,每次中秋春節,收到畢業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三十年的學生發來的短信,真的有種說不出來的高興。
而父親,在西南以及后來整個西部堅守了四十多年,其實他可以早一些退休,畢竟年齡到了,不過也是因為工作需要,在待遇級別都沒有提升的情況下,他也是接受了延遲退休五年。二零一五年之后,他主要負責多部門協調聯合指揮這一塊,看上去似乎挺輕松,實際上,壓力真的挺大。一年多前,再次臨近退休的他直面有一次重大挑戰,某重點區域,這次不是云嶺,而是雪域高原,短期之內,要把數萬人已經數千臺各型重裝備送上一線,同時還要保證數萬人能夠高質量執勤,保證數以萬計的各型準備能夠正常運轉,當然,這次,底氣真的足了好多,不僅僅是J11、J-10,不僅僅是96、88、15“水柜”,小到基地的氧療系統與每一頓可口飯菜,大到Y-20與Z-20以及來回不息的運輸車隊以及傷員后送……已經六十多的他坐上了Z-20與M-17直升機,海拔四千米甚至更高的地方,不知道飛了多少次,許多年輕下屬都擔心他的安全與身體,而他,則很清楚,一線值守的,許多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誰家的孩子爹媽不疼,既然父母狠心讓孩子穿上了這身橄欖綠,作為這些孩子的老前輩,他要盡可能地讓這些孩子們,在執勤的時候,感覺很踏實,也要讓他們的父母,感到一絲安心。

甜品店店長
不好意思,之前考慮不周,這章修改很大,希望你們能喜歡這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