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獻帝歸洛陽
興平二年(195年),十月初。
劉璋在龐漪產房外徘徊,心情急切,費氏也在等待。
龐漪在里面艱難生產,幾個穩婆都是成都有名,相互合作,同心協力,終于,隨著一聲嬰兒啼哭,穩婆
抱著一個嬰兒走了出來,邊走邊說道:“夫人生了一位世子,母子平安!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
劉璋聞天此言,心情激蕩不已,心想“我有兒子了,我做父親了!”
伸出手剛想去報兒子,費氏已經叫到,:“快讓我抱抱我的乖孫子。”
費氏小心翼翼的接過孫子,打量著小家伙。
小家伙生得唇紅齒白,眉清目秀,可愛至極,七分像劉璋,三分像龐漪。
劉璋湊過去看,費氏說,:“跟璋兒你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劉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所有穩婆賞銀百兩,府中上下賞銀二兩。”
劉璋說完之后去了龐漪那里,進門后看見龐漪面帶微笑,卻面色蒼白,大汗淋漓。
“漪兒你辛苦了!”
說著上前抱了抱龐漪。
“妾身能為夫君生下孩子,很高興,再苦也值得。”龐漪笑著說。
“漪兒你好好歇息,這段時間多修養一下!”
龐漪在劉璋懷里很快就睡著了。
劉璋等龐漪睡熟了,輕輕把龐漪放好,蓋了破被,就出去了。
到了外面,吩咐婢女府中人參靈芝可任意取用,務必讓夫人把身子養好。又去看了下兒子,小家伙已經睡著了。
劉璋得子的消息傳開,各地太守,將軍等紛紛獻禮祝賀。龐羲作為舅舅,更是第一時間送上很多珍貴補藥,蜀錦做的小孩衣服。
過了幾天,劉璋派人召集了龐羲,劉巴,王商,法正,秦宓等人來州牧府議事。
諸人見禮后,劉璋先宣布了任命。
“劉巴為任縣令期間,清廉無私,治政百姓安居樂業,升任簿曹從事,主錢糧簿書。
秦宓督促倍石肥,神仙水一事,兢兢業業,功勞甚大,升任典農從事,主管一州農業事宜。”
劉巴,秦宓出列,拜見劉璋,:“謝主公封賞!”
“請起!就坐!諸位都是我得力下屬,此次召諸位前來還有一事。
進來吾添丁,還未取名,想求教諸位。”
本來取名由劉璋就可以決定,不過劉璋才華平平,不怎么會取名。但是貴為一方諸侯,家事也是益州上下的大事,讓各為屬下取名也不為過。
堂下諸人暗暗思索,取名看似簡單,卻也要言之有理,不然讓劉璋和其他人看輕了。
自古文人相輕,這是純粹比較才學了。
過了一會兒,龐羲出言,:“取名劉牧,可否!”
劉璋不置可否,繼續看向眾人。
王商想了想,說:“劉柯。”
法正說道,:“劉恒。”
秦宓也說了一個名字,:“劉循。”
劉璋都不是很滿意,最后看向劉巴。
劉巴壓力一下子大了,要是不說出一個讓劉璋滿意的名字,在座各位不都成了笑話。
劉巴靈光一閃,說道,:“此時正值我益州糧食大豐收,畝產冠絕天下,當取名劉豐。以后年年豐收!”
劉璋想了想,:“好!此名甚好!吾子就叫劉豐。以后豐兒長大了,就由子初你當他的老師。”
“來人,備膳食!吾今日大喜,宴請諸位大人。”
興平二年,十二月。
李傕在弘農追上獻帝,大敗楊奉、董承等軍,百官士卒等死者不計其數。
楊奉、董承敗于李傕,假裝先與李催講和,而后暗中至河東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等處求救,李樂等率兵趕來,與楊奉等大破李傕等軍,斬首數千級。
獻帝繼續東進,李傕等整軍再來追趕,又大敗楊奉等軍。
楊奉等擁獻帝退至陜縣結營固守。
此時獻帝身邊衛士已不足百人,李傕軍兵圍營喧嘩喊叫,形勢十分危急。
恰在此時,遠處奔來一營兵馬。
跑近看去,皆披堅執銳,頭戴藤盔。當前一員英武將領,殺氣騰騰。
其后三將并行,有一旗幟,上書“益州驍武校尉張。”
原來張任早就率兵在陜縣旁邊曹陽亭等候,探查得知獻帝這邊快堅持不住了,馬上帶兵過來。
隨著張任一身大吼,:“隨我殺敵,救天子。”
眾士兵同時大吼“救天子”沖殺向李催軍隊。
張任在前,一槍刺死一個兵卒,再揮槍連點,再帶走兩人。迎面殺來一員小校,只一回合就刺于馬下。
泠苞,鄧賢,劉璝也有萬夫不當之勇,跟在張任身后,帶領士卒如三股箭頭,在敵軍中殺出三條血路。
張任軍待命休整,而李催軍累月連戰,早已疲憊。于是勢如破竹,殺的李催軍連連后退,死傷慘重。
一番沖殺,張任終于殺穿敵軍,帶兵殺至陜縣獻帝大營。
另一邊,李催眼見益州軍已經接應了獻帝,雖還有一萬多兵力。不過經過一天作戰,士兵戰力十不存一,只得鳴金收兵。
張任和張松在太尉楊彪的帶領下上前拜見獻帝。
張任和張松進營,同時下跪,口呼:“臣益州牧麾下議郎張松,臣益州牧麾下驍武校尉張任,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下官救駕來遲,請陛下降罪!”
劉協雖滿臉疲憊,還是擠出了一絲笑容,說道,:“免禮,平身!爾等皆是我大漢功臣,有勞議郎將軍了。”
太尉楊彪在一旁出言道,:“陛下,依老臣之見,此地不可久留,何不趁罪將李催撤軍之際,渡過黃河,前往洛陽。”
“就依太尉之見。”
于是劉協等人在張任的護送下,渡過黃河。
進至大陽,河內太守張楊派數千人背負糧米貢奉獻帝,至安邑時,河東太守王邑也奉獻綿帛。
獻帝拜張楊為安國將軍,胡才為征東將軍,封王邑為列侯。
獻帝以護駕之功,遷張楊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假司隸校尉,皆假節。
張任為左將軍,張松為太仆。
張任張松堅辭不授,言此次受益州牧劉璋派遣護駕,不敢居功。
張松前往拜見劉協,巧言討得劉協歡心,再一番忽悠,成功使獻帝下令封劉璋為蜀侯,太傅,假節鉞。
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成廢墟,獻帝居于新修之南宮楊安殿,百官皆無住所,“披荊棘,依墻壁間”。
于是張松讓張任派遣士卒找來工匠修繕宮殿住處,召集士卒搜尋了一些村民農夫遷移來洛陽附近,讓劉協不至于沒有人供養。之后,回歸益州
興平二年冬,獻帝東歸。謀士沮授力勸袁紹迎獻帝于鄴,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地位。
但袁紹謀士郭圖和大將淳于瓊認為,如果將皇帝接至身邊,動輒須向皇帝請示,行動反受牽制,不同意迎接獻帝。袁紹認為郭圖之說有理,竟未迎納獻帝。
興平二年,幽州從事鮮于輔糾合州兵,欲為幽州牧劉虞報仇。于是推舉在幽州素有恩信的閻柔為烏桓司馬。
閻柔招集胡、漢之眾,得兵數萬人,進攻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兩軍大戰于潞縣北,閻柔大敗鄒丹,斬首四千余級。
鮮于輔又聯合烏桓峭王等胡族騎兵七千余人,南迎劉虞之子劉和。劉和時在冀州,冀州牧袁紹遂使大將曲義與劉和、鮮于輔、烏桓峭王等合兵十萬,共攻公孫瓚,大敗公孫瓚于鮑丘,斬首二萬余級。
公孫瓚退守易京,為防意外,在易京周圍修筑十道塹圍,居中土臺高達十丈,公孫瓚自居其上,又以鐵為門,不許男人入內,公事文疏皆以強索系之上下。公孫瓚遠絕賓客,無所親信,又于臺內貯糧谷三百萬斛,自謂萬無一失。
建安元年,一月。
張任張松一路風塵仆仆,終于回到了成都。隨行兵士只有一千五百多了。
劉璋攜龐羲,劉巴,趙韙,王商,王累,程畿,吳懿,秦宓等眾出城迎接。
張松,張任,泠苞,鄧賢,劉璝看到劉璋等人在城外等侯,非常感動,雖然身體疲憊,還是整了整儀容,快行幾步,下馬向劉璋行禮拜見,:“見過主公!怎勞主公如此厚愛,我等感激不盡!”
劉璋趕緊上前扶起一一扶起幾人,激動說道:“快快請起!你們幾人遠行千里奮戰,辛苦諸位了!平安歸來就好!”
張松拿出圣旨,雙手奉上,:“稟告主公,蒙幾位將軍和將士奮力廝殺,我等已護送陛下安全到達洛陽。
此是陛下封主公為蜀侯,太傅,假節鉞的圣旨!”
劉璋接過圣旨,看了一眼,收起圣旨,叫給隨行侍衛。說道,:“你等為吾大業奮不顧身,吾心甚慰!
先賜張松,張任黃金千兩,蜀錦百匹,泠苞,鄧賢,劉璝黃金百兩,蜀錦十匹,眾兵士白銀萬兩按軍工分配!
待吾稱侯,再行封賞!”
龐羲,劉巴,趙韙,王商,王累,程畿,吳懿一起行大禮,“臣等拜見蜀侯,”
張松,張任,泠苞,鄧賢,劉璝帶領一千五軍士行大禮,:“拜見蜀侯!”
周圍百姓也一起伏地大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