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被選
紀王思忖,蕭姓雖是皇族,但是子嗣卻不旺,自己努力了半輩子,只得這一男一女,如果說自己前半生處心積慮,耗費精力。
而福王向來樂天享命,可是也是只有一男一女,大約可能是酒色掏空了身子。他們這個輩分的,還有一個出家當了和尚的。
算來,只有皇上子女多,最近幾年入宮的新人,有幾個生下子嗣的,只是相比前三位皇子,年齡實在太小,不堪重用。
那自己的女兒被和親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不,不行,他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蕭茹聽到這個消息,對宋澄恨到了極點。她還沒有和謝鴻有實質(zhì)性的進展,是絕不可能去做和親公主的,只有讓晉王去和親,斷了宋澄的前程,才解她心頭只恨。
參宋濂的折子時不時的就有呈上,一開始皇上也懶得看,宋濂在朝為官不是一朝一夕的了,此人向來謹慎,無非就是攻訐宋濂不近人情的折子,皇上也懶得看。
眼看西戎使團入京已經(jīng)兩個月有余,關(guān)于和親的事情,卻沒有任何進展,慕容明珠公主說要嫁給晉王,可是晉王不樂意。
大夏提出的讓公主去和親,西戎很是滿意,可是在和親的人選上,宗室女只有蕭茹和蕭蕓二人。進來關(guān)于蕭蕓的呼聲越來越高。
福王向來不管朝中之事,這次輪到自家頭上,福王有點坐不住,他寧愿放棄所謂的皇親國戚的身份,也愿意兒女都留在身邊,何況,大夏和西戎的關(guān)系本來就有芥蒂。
那二皇子慕容烈的生母,視大夏為滅國仇敵,這樣的和親,誰愿意?
福王立刻給兒子寫信,把他叫回京城,以商量對策。
兩個月后西戎使團終于離開,公主也走了,但是兩國締結(jié)了和親條約,晉王迎娶慕容明珠,但是在二皇子慕容烈登基以前,晉王都要住在西戎,明顯就是把晉王作為質(zhì)子。
最近皇上終于幾次召見了晉王,皇上語重心長的說:“作為大夏的臣民,要有犧牲精神,這次犧牲不止你一個。”
晉王直到自己的婚事不由自己,但是他不想背井離鄉(xiāng)作為質(zhì)子,何況西戎那樣的彈丸之地,也值得一個皇子去做質(zhì)子?未免太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了。
皇上看著晉王那不屑的樣子,心里煩悶,這個兒子什么時候能長大為他分憂呢。他也不是要長西戎的威風,如果攻打西戎,就會受到南越的威脅,小小西戎彈丸之地,晚一點收拾它,也跑步不了,不如先削平南越,再來攻打西戎,只怕那時候攝于大夏的威風,會更容易。
晉王看到父皇嘆氣,也能明白父皇的苦心:“兒臣一定在大夏削平南越之前,好好的做西戎的駙馬。”
皇上聽了晉王的話,很是欣慰,這個兒子,其實還是很聰明的,只是一副不務正業(yè)的樣子,讓他恨鐵不成鋼。
見父皇終于開心起來,晉王離宮回府,只是感慨:自己什么時候才能自由,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己喜歡的人廝守一生。只怕此生不能實現(xiàn)了。
景王派去晉王府里打探的人,回來報告:晉王府里沒有一絲抱怨和不悅,相反晉王比以前鬧的更歡騰了。縱酒高歌,好不快活的樣子。
景王稍稍放心,這個西戎真是狼子野心,讓晉王去做質(zhì)子,讓他在朝中為他們看守大局,否則就要把私通外族的證據(jù)呈給皇上。
如此一來,景王對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更加渴望,只有坐到那里,就再也沒有人敢威脅他了。
蕭樸回來,原是為蕭蕓的事奔波,現(xiàn)在朝廷有了明旨,他暫時不用為妹妹的事操心了。只是兩年不在京城,京城的變化很大。
好友謝鴻已經(jīng)是翰林學士,是太子,景王和紀王的座上賓。“樸兄,你暫且放寬你,我為令妹這事單獨上書了。”
謝鴻現(xiàn)在不像兩年前那樣,不知道如何處理和同僚上司的關(guān)系,現(xiàn)在的他如魚得水,每到之處,聽的溢美之詞多了,人漸漸就自信起來了。
好在他還沒有忘記和蕭樸的同窗情誼,不管事情結(jié)局如何,他覺得自己該盡一點力,也不枉蕭樸對他的知己之情。
蕭樸除了感謝沒有說別的,謝鴻和兩年前的變化好大,和景王和紀王的關(guān)系看著很是親厚。因為這次回來,他知道提議讓他妹妹去的主要人就是景王和紀王,紀王的初心好理解,而景王呢?
景王很明顯是為了紀王,才這樣說的。紀王和福王同樣的王爺,景王已經(jīng)選擇了紀王,那就和福王不能成為戰(zhàn)友了。
這兩年的歷練,也讓他明白,父王看著花天酒地,其實是不想加入景王和太子任何一方,就像當年的皇上和普聞禪師一樣。福王選擇的是最后勝利的那一方。
而蕭樸在外的這兩年,卻想明白了,作為皇室宗親的榮華富貴,如果依靠你投機選擇誰,不是長久之計。他現(xiàn)在不想那些浮云,就像父王做一輩子富貴王爺,又有什么意思。
還不如認真的做點實事,這兩年他在外面終于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蕭樸和謝鴻的不像以前那樣往來親密無間,因為謝鴻多要去景王和紀王府應酬。倒是因為一封信和晉王聯(lián)系起來了。
晉王叫他去回話,問了一些他走后江安郡的而情況,晉王說是為太子問的,但是蕭樸知道,太子怕是已經(jīng)忘了這個兩年前的事了,只有親身經(jīng)歷的晉王不會忘記,江安郡的老百姓對他的贊譽和感激。
等到和親使團離開的時候,大家才知道,皇上是真的要讓晉王去和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