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三國:從夷陵之戰重寫

第二十九回 司馬懿返京失長安 陳玄伯死戰陷宛城

三國:從夷陵之戰重寫 竹心餅干 3754 2023-02-26 19:26:53

  卻說先主令訛傳龍體將崩之事,誘魏兵來襲,再伏下軍馬,勝了一陣,乘勢奪了樊城、鄧城二地。當下陳泰、張虎等人失了去處,只得奔宛城守御。先主驅兵不停,一路行軍,直抵宛城,便叩城池。陳泰等早安排了強弓硬弩,并張虎及宛城太守蒯鈞一道臨敵。城上矢石如雨,更兼漢兵連戰數陣,倦怠不堪,數日不下。

  張翼奏曰:“軍士日夜兼程,苦戰不下,士氣不振,伏請陛下寬之,尚容休養。”先主怒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魏勢將傾,正是千載之機,何故懈怠?”眾臣一并苦諫,先主自出帳巡營,見士卒多有疲色,遂緩攻城。

  馬良奏曰:“近日聞諸葛丞相大敗司馬懿于郿城,將取長安。陛下可令人持圣旨以往,教丞相復向東進,則陳泰等兩面受敵,必不能守之。”先主大喜,乃依馬良計策而行。

  卻說魏主曹睿在洛陽,知司馬懿新敗,大驚。又得報諸葛亮一軍攻長安,劉備一軍取宛城,不知所措,遂問易興曰:“卿前降瘟疫于漢兵之中,致使其止步不前,今何以卷土復來?”興已算得孔明祈瘟疫之事,卻不敢實言,只得虛奏曰:“臣夜觀天象,劉備、諸葛亮等氣數未休,是故未亡于瘟疫耳。”睿驚曰:“如此,可有退敵之策?”興曰:“陛下可召集天下民夫,并選巧匠,于洛陽中修建華殿,內置一道觀,名曰‘太極觀’,每日親祭,拜祈神靈。臣自居于觀中,日夜禱告,興福祚于魏,降災禍與漢;延陛下之壽,削劉備之數,可保江山無虞。”曹睿大喜,遂降圣旨,命造道觀。又令博士馬鈞監工,建造用料,悉聽易興之意而行,不可怠慢。

  少傅楊阜諫曰:“如今兵戈未息,尚有叛逆待平。又兼連年征戰,民苦不堪言,陛下若于此時凋敝百姓財力,乃取禍之道也。”睿叱之曰:“漢兵大軍臨前,朝中無人可御。今幸得太祝令神通,可以卻之,何故阻攔?如不滅劉備、諸葛亮等,社稷傾覆,汝又將于何處言語!再有進言者斬!”遂不聽阜言,只催建道觀。士民多有不滿之意,只無人敢諫阻。

  司馬懿兵敗逃歸長安,太守夏侯楙接入,具聞前交戰之事。正唏噓間,聽得探馬來報,孔明將兵分作二路,一路以魏延、王平為首,出渭水而來;一路以馬超為先鋒,自坐鎮中軍,取路直撲長安,楙大驚,問計于懿。懿曰:“長安若失,京兆難安。漢兵雖勢大,吾等可先據城死守,以待朝中救應。”楙然之,懿又曰:“吾令二子親持表文,輕騎先回洛陽,奏與陛下調撥救兵。”夏侯楙自去布置城防不題。

  懿卻密謂二子曰:“如今諸葛亮不受瘟疫所阻,大驅士馬,長安難守。吾等若棄城而走,是為大罪;若死守城池,則將見擒矣。”司馬師驚問曰:“似此,如之奈何?”懿曰:“如今尚有一法,可脫此難。前已告夏侯楙,遣汝二人速回京中搬救兵。可持吾手書見易興,必得圣詔而返矣。”二人遂帶了書信,即刻出城,星夜奔洛陽去。

  卻說易興在洛陽城中,日夜隨馬鈞一道監太極觀之工。一日,忽得密報司馬懿二子求見。興喚入二人,司馬師交了父親書信,告知來意。興閱畢手書,即求見曹睿,奏曰:“啟稟陛下,臣昨夜觀星象,朝中似有不吉之事,京畿將起叛亂之輩。”睿問曰:“如何可破?”興曰:“司馬太尉為國之柱石,陛下可降旨召其速回,則亂象即去,叛逆難興。”睿從之,遂發使令星夜召回司馬懿。

  卻說司馬懿得了圣旨,自歸洛陽城中去訖,詐稱將領救兵至,教夏侯楙、郭淮等人盡力守城。不三日,漢兵至長安,二路兵馬團團圍住,攻打甚急。魏兵雖據城守御,卻也左支右絀。一連數日,不見救兵消息。夏侯楙謂郭淮曰:“司馬仲達此去,莫非不復返矣?”淮曰:“駙馬寬心。若長安有失,仲達亦難以高枕于洛陽,某料其必無虛言矣。吾等只須死戰,勝負由天意便了。”楙心方安。

  卻說孔明在寨中,聽知細作報司馬懿走洛陽,笑曰:“司馬懿老謀深算,知吾取長安便在旬日之間,彼不愿死于此處,故設計遠遁。”告左右曰:“可如此如此,長安城中,必生變故。”后謂眾將曰:“不出三日,長安可破。前主上有圣旨來,教我等速行,前后夾攻宛城。可將軍馬分為左右兩部,一部取城,一部待破長安后直取宛城,陳泰等或戰或走,都將為吾所擒矣。”諸將領命。

  漢營中依照孔明軍令,密作書數封,以箭射入長安城中。當夜魏兵軍中,流言大起,皆知司馬懿知長安將陷,卻又畏死,先托辭以避,是以救兵不至。魏兵被困多日,戰意本已消了大半;又聽此言,盡生怨懣。或曰:“聞京中主上寵信妖道易興,殺戮忠臣。又于征戰未息時,不聽勸諫,驟興土木,致使民怨四起。如今漢帝雄師數十萬來伐,魏亡便在旦夕之間,我等何苦逆天而行?”遂計議定,大開城門,放入漢兵,獻城投降。

  漢兵既入,哨馬急走報徐晃、韓德二人。晃正于營中,聽到此言,持斧披甲出帳,飛身上馬,與德一道,領兵前來抵擋。行不多時,正遇馬超。超叫曰:“吾已得了長安,汝等何不早降!”韓德大怒,未及晃答話,使開山大斧,躍馬來戰。戰不三合,便被超一槍刺死。徐晃與超斗了十余合,見馬超英勇,又見漢兵之勢愈增,心中早已晃了大半,只得撥馬退走。超乘勢掩了一陣,魏兵降者極多。

  卻說夏侯楙與郭淮在城中,聽報有人獻門,漢兵盡得齊入,韓德陣亡,徐晃敗走,頓時手足慌亂。淮曰:“城既已失,只得速從后門而走。”二人遂出乘馬,連夜望東門而去。方出城門,見無漢兵,心中正竊喜時,斜刺里閃出十余騎,為首二人,正是魏延、馬岱。岱曰:“丞相妙算,教吾等專待于此。今大勢已去,但有降者免死。”郭淮挺槍自戰,與魏延戰十余合不分勝負。馬岱來取夏侯楙,交馬僅一合,便將楙生擒,棄于地上,喝令左右綁了,再左右夾攻郭淮。淮勉力撐了數合,嘆曰:“既死于此,乃天命耳!”口吐鮮血,墜馬而亡。后人有詩嘆曰:

  非是兵法疏,曹魏已勢孤。

  力戰二將死,天才縱難贖!

  卻說徐晃領著殘兵,一路飛馬而走,漢兵隨后掩至,劫了幾陣,魏兵僅余數十人在后。不多時,只見前面一彪軍馬擺開,姜維、吳班、王平等人,簇擁著孔明出來。孔明以扇指徐晃曰:“汝兵敗勢孤,何不早降?”晃罵曰:“吾受曹氏三代厚恩,豈能降汝!”正欲死戰,孔明羽扇一揮,兩側弓弩手齊出,登時萬箭齊發,將徐晃并數十名魏兵,盡數射死于巷內。是以長安重歸漢朝。

  孔明既得長安,威聲大震,關內一路望風歸降。孔明當即喚魏延、吳班二人,驅兵直撲宛城。再修書一封,遣輕騎送與先主,約定夾攻。陳泰知長安失陷,謂張虎曰:“如今京畿已危,主上又偏信易興、司馬懿等,人心漸失。眼下又有漢兵兩路前來,吾等縱然死戰,亦難保社稷矣。”張虎曰:“某父子荷國恩久矣,若能一死報國,留忠義之名,卻也不枉。”泰曰:“吾等身死不恨,只求盡力絆阻漢兵北進。如今可速發一書,送至汝南,請滿寵發一枝兵相助。”虎從之,即遣心腹人星夜以往。泰自調兵遣將,以備御敵。

  先主知孔明得了長安,大喜。又得其書信來,知魏延等前來相助,登時召集帳下眾將,令傅彤為先鋒,關興、張苞領左右翼,徑來攻取宛城。三將行不多時,早遇魏兵,陳泰領一枝軍截住去路。傅彤令關、張二將壓住陣腳,自挺槍來取陳泰。泰退入陣中,漢兵廝殺一陣,魏兵當即便走。三人乘勢追殺,行至隱僻處,一聲炮響,張虎領一軍殺出,傅彤知魏兵設伏,當即便退。泰與虎回身掩了一陣,漢兵大敗,退了二三十里。魏兵得勝回城不題。

  先主見三人敗回,大怒曰:“汝等先頭不利,有慢軍心,合當依軍令正法!”眾臣苦告方止。先主叱退三人,自領大軍前來,并催魏延、吳班速行,早取宛城。

  卻說陳泰等勝了這一陣,聽得先主自來,故拒守宛城不出。忽報魏延等部已至城北三四十里處,不敢大意,當即緊密四門,激勵士卒,教所部效死力固守,以待滿寵派兵來援。

  卻說先主、魏延兩路兵馬前來,城上魏兵見了漢軍陣勢浩大,膽氣早消了三四分。只聽鼓角大作,漢兵氣勢如虹,以云梯、繩索而上,打了二三日,城東南一角將陷。陳泰見狀,知難以久持,更兼擔憂城中糧草不濟,謂張虎曰:“救兵不至,久守非良圖。”乃令張虎守城,自領一軍,開城門殺出。漢兵登時便退,泰追了六七里,恐有伏兵,方始回轉。

  卻聽一聲炮響,漢軍四下殺出,將陳泰圍在垓心。高處轉過一彪軍馬來,先主為左右擁著出陣,以手指泰曰:“朕今圍獵,而誘得狐兔出巢。軍中弓弩甚多,何不棄甲而降,乃欲試之耶?”泰叫罵不止,領兵左沖右突,飛馬過處,勇不可當。先主陣中旗幟揮動,士卒便向后退,一聲梆子響,四面萬箭齊發,魏兵紛紛落馬倒地。泰身中數箭,獨力難支,漢兵一擁而上,以長槍將泰刺死。

  先主既誅了陳泰,催兵來搶宛城。卻見城門大開,一將縱馬引兵而出,見了先主,下馬拜伏于地。視之,乃魏延也。遠來陳泰引軍趕漢兵之時,延從北面速擊城池,張虎不敵,拼死殺出,和蒯鈞一道,自去東面投豫州去了。先主笑曰:“朕方領所部交戰,卻不意為卿奪了頭功。”延對曰:“攻者取,戰者勝,克城殺將,收復舊地,本賴主上洪福,此皆陛下之功業也,臣何敢竊居?”先主大笑,遂重賞魏延。另此戰有功者,一并加賞。

  卻說孫權在江東,聽報先主取了宛城,孔明已得長安,乃召眾文武商議。其時張昭、顧雍等已亡。陸遜奏曰:“漢兵所向披靡,接連克復城池。加之曹睿偏信佞臣,大耗民力,失卻眾心。今長安、宛城已失,以臣觀之,不久曹魏必亡于劉備之手矣。”諸葛瑾曰:“魏若亡,劉備必圖江東,恐難與敵。宜先發制人,速發兩路兵馬,一路北進,先占曹魏城池;一路向西,俟機襲取荊州,則天下歸于何人,猶未知也。”權從之,加陸遜為平西大都督,領兵十萬,詐取江夏,實探荊州動靜;自率兵十萬,并將校數十員,渡江北上,親來取合淝。

  正是:方守盟約才數年,求和誠款一朝休。

  欲知后續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长宁区| 尼勒克县| 曲沃县| 城口县| 象州县| 大足县| 理塘县| 定兴县| 莱芜市| 榆林市| 巴马| 保德县| 永宁县| 拜城县| 祁门县| 镇平县| 阜城县| 怀仁县| 安塞县| 康马县| 舟山市| 吴忠市| 大丰市| 莱西市| 晋宁县| 永泰县| 和硕县| 怀仁县| 余姚市| 乐清市| 洪江市| 深水埗区| 安丘市| 北海市| 赣州市| 兖州市| 荃湾区| 江门市| 义乌市|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