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段時間在某視頻軟件迷上了發作品,文案都是類似“星河萬般,我為你而來”“愛意東升西落,浪漫至死不渝”“愛意隨風起,風止意難平”等等的風格。
配的圖片還是我新鮮出爐的,美美地在某P圖軟件上的杰作。從來沒有發過視頻,因為我不會剪輯,也不愿意一鏡到底。
結果有一天我奶奶刷到了我的視頻,她就這么大咧咧地把手機拿到我面前,質問我為什么臉上會有那么多的麻子。不好看的照片就不要往上面發。
我疑惑,什么鬼。然后一看,什么嘛,那是我的特效,是歐美雀斑妝。
然后我媽那天聞聲趕來,先是揶揄我,我的照片照得沒有本人好看,接著給我下命令:“以后別什么都往上面發。”
我無語,這是什么跟什么嘛,哦,人家可以跟潮流在軟件上發圖片,用特效,我就不行,我就是滿臉麻子,換誰誰不委屈?
不過后來我確實刪了那組圖片,因為女孩子看自己的照片都是越看越難看的,包括那組我自認為美炸天的圖,確實也沒那么好看了。
我媽玩抖音,也拍抖音。以前的她干啥都要發個抖音,不管去哪,尤其是出門。
她拍抖音拍的基本上就是自拍,跟著歌曲對口型,有時候會對著視頻上的動作跳舞,總是十分豐富。她還火成了一個小網紅,有幾千粉絲天天跟她互動。
我卻不以為然,說到底我媽玩抖音是因我而起。
在河北念書的時候,她在那邊陪讀我,閑得無聊,我給她拍了一個四川話剝豆角的視頻,剛開始沒人看,后來意外爆火,點贊量達到了上千。
對于我媽來說,這是個不錯的開始,也是個消遣的方式。她說:“拍視頻得講究方式,特別不要跟隨大流,不然人家會看不上你。”
話雖不錯,但怎么聽上去那么不對勁呢?拍視頻圖的就是個樂呵,哪來那么多框架結構?看來是我膚淺了。
視頻上的人顏值都好高,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有時能一刷刷三個點。我媽也刷,看到熟悉的人在上面搔首弄姿,或者是誰誰又胖了誰誰又結婚生日了,她都會默默看過去,從來不多說什么。
直到有一天,她像想起了什么一樣對我說:“我覺得視頻上的那些人是不是有美顏啊,每個看上去都很年輕漂亮。”
我笑開了,肯定啊,不然您是怎么拍的啊?
“我就覺得做任何事應該真實,實事求是,不應該什么都往上面發。”
后來我刷到她的視頻,美顏的果然少了很多,但唱歌對口型的沒有少,跳舞的也多了起來。
我媽媽長得很美,很有風韻。港風美女基本用來形容她無疑是合適的。年輕時她就愛穿牛仔衣,連體褲,健美褲,還留黑長直,披肩發,總之美極了。現在歲月荏苒,她的臉上沒有少皺紋,卻多了一絲對抗歲月的堅定。
她皮膚很白,小說中的“膚若凝脂”大概就是這樣的。而且鼻子隨我外公,高挺自然,上鏡很合適。
我常常不太上鏡,我媽媽很小就跟我說過,我上鏡不自然,所以翻看我的相冊,大多數我都是不夠松弛自然的表現。這一點我也下意識地練過改過,可是效果不太理想。
我朋友圈有張照片,是我靠在一根電線桿子上,一件白色衛衣,牛仔褲,臉笑得爛漫,但很遺憾,還是不上鏡。
我媽看了一眼,說:“像我。”
啊?我媽又成功拯救了我的上鏡焦慮癥,把焦慮轉移到了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