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關系是人世間永恒的話題,而若要論一人、抑或三人、多人,聽起來稀松平常甚至匪夷所思,而兩人這二字,貌似也意味著潛在的很多趣味性。
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談起古朝、故人,總會是將古代學仕命途,文曲作品,典型人物,等乃至行俠仗義,官逼民反放置腦海的首位,而那些生死連理,忠貞愛情雖然也耳熟能詳一些,但卻并非我們所唯獨看重的。而論起現在這樣的高速發展的時代中,但論后者可能會是那樣飛騰的成就令人感慨萬分。可若要與前者所主要陳述的事物放在一起,卻驚奇地會發現有這樣的一些事在眼前突顯,久久揮之不去,像一塊鋼鐵烙印般按在皮肉上,陷入心頭間。
現代的愛情,大多情況下只會令人生嘆。
愛情一定是美好的,不論物質條件如何艱苦,不論艱難險阻如何漫長,她一定是兩人的齊心協力。可愛情的結局不一定如意,敗者充滿遺憾與不甘卻又欲言又止,甚至會沒有一個大方的場合或合適的機會當面再見,而難以置信地倉促結束。勝者走入婚姻后卻又難以確保愛情的持續,或走向破裂,或在明面上對信賴之人保持的道貌岸然卻是作為背地里肆意淫亂的偽裝面具。
婚姻又和愛情不同,婚姻具有的多重屬性,表示著這一段關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法定關系,往前看它又是兩人背后那個毫無干系的家庭的相識與融合,對后者也是后代享受正常生活的前提。人人向往在濃烈的愛意熏陶下婚姻只是作為一種淡淡的裝飾物,可人人又不可避免地在以后的日子被那張法律文定去一次又一次地維系那本就早已淡薄的感情,可謂是回光返照、杯水車薪。
那“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的場景我們曾試想過無數次于自身上,可卻終究不會再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真摯感情出現在這平淡的生活中、快速的時代里。
一段感情中原則問題的觸犯,便如龍之逆鱗,若是一旦觸摸,結果只會是毀滅性的。可原則往往卻要依靠約束,或是口中的責任來進行克制,甚至是在違背后仍然保持著正襟之樣,更甚在揭發后堂而皇之百口辯詞。
當這時,回到出發點思考,原則與責任的重要性若要一定一分高下,自然是原則重要,更是底線,違反原則又何談對對方的責任。
可責任的意義呢?
心懷責任的人,怎會讓意中人去擔心原則的打破,責任之于原則,便似道德之于法律,心中有德,擔心的是對他人的便利是否有益,懷有責任和擔當,也自然維系住了深厚的感情,婚姻,也只是順水推舟了。
月似當時,人勝當時,那時情,卻已不再。
二零二四年二月五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