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御前獻技
周將軍府位于京城西側的武官區,朱紅色的大門上釘著碗口大的銅釘,兩側站著披甲執銳的衛兵。俞曉棠在趙勇校尉的引領下來到府前,心跳如擂鼓。
“姑娘稍候,容我通報。“趙勇大步走進府門。
俞曉棠整理了一下衣衫。為這次會面,她特意換上了用朝廷賞賜的絲綢新做的衣裙,雖不及京城小姐們華貴,卻也端莊大方。她摸了摸藏在懷中的玉佩,深吸一口氣平復心情。
不一會兒,趙勇出來引她入內。穿過兩道院落,來到一間樸素的書房。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正背對著門查看地圖,聽到腳步聲轉過身來——正是當初在山谷接走蕭景珩的周毅將軍。
“俞姑娘,久仰。“周毅聲音洪亮,示意她坐下,“聽聞你一路北上,創下'神田女'的美名,連北河府、中州府的知府都對你贊不絕口。“
俞曉棠微微欠身:“將軍過獎,不過是些粗淺的農技罷了。“
侍女奉上茶點后退下,周毅揮手讓趙勇也退出,書房內只剩他們二人。氣氛突然變得凝重起來。
“俞姑娘,“周毅壓低聲音,“今日請你來,是想詢問關于...殿下的事。“
俞曉棠手指微微收緊:“將軍請問。“
“殿下在山村時,可曾提起過北疆之事?或者...玉璽?“
這個敏感的問題讓俞曉棠心頭一跳。她謹慎地回答:“殿下記憶混亂,只偶爾提及片段,并不連貫。“
周毅目光如炬:“比如?“
“比如...北疆叛亂,蕭景明追殺他,還有...玉璽的重要性。“俞曉棠觀察著周毅的反應,“將軍為何問這些?“
周毅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懷中取出一塊殘缺的鐵牌放在桌上:“姑娘可曾見過這個圖案?“
鐵牌上刻著一只展翅的雄鷹,下面有半個“北“字。俞曉棠覺得眼熟,突然想起蕭景珩在東山木屋中雕刻的正是類似的圖案。
“似乎...見過類似的。“她謹慎地說。
周毅眼中閃過一絲激動:“在哪里?“
“殿下雕刻的木雕上。“俞曉棠如實相告。
周毅長舒一口氣,喃喃自語:“果然如此...“他收起鐵牌,神色復雜地看著俞曉棠,“姑娘可知這是什么?“
俞曉棠搖頭。
“北疆軍的兵符。“周毅聲音壓得更低,“三年前,殿下奉旨平定北疆叛亂,卻在凱旋途中遇襲失蹤。兵符一分為二,這一半隨殿下消失,導致北疆軍群龍無首...“
“那另一半呢?“俞曉棠忍不住問。
“在太子...不,在大皇子蕭景明手中。“周毅眼中閃過一絲鋒芒,“殿下回京后,記憶尚未完全恢復,大皇子便以監國為由掌控了北疆軍權。“
俞曉棠心跳加速:“將軍是說...當初襲擊殿下的可能就是...“
“噓!“周毅突然示意她噤聲,目光警惕地掃向屏風后,“有些話,不可說。“
俞曉棠會意,轉而問道:“殿下...現在可好?“
周毅神色稍緩:“身體已無大礙,只是...“他猶豫了一下,“記憶仍有缺失。圣上立他為太子,下月將與丞相之女完婚。“
這個消息再次刺痛了俞曉棠的心。她強忍酸楚,輕聲道:“那...恭喜殿下了。“
周毅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姑娘遠道而來,想必不只是為了道一聲恭喜吧?“
俞曉棠從懷中取出那枚龍紋玉佩:“我來歸還殿下此物,順便...“她頓了頓,“確認一些事情。“
周毅看到玉佩,瞳孔微縮:“這是殿下貼身之物,竟交給了姑娘?“他沉思片刻,突然問道:“姑娘可知道'棠梨煎雪'?“
俞曉棠一愣:“什么?“
“沒什么。“周毅搖搖頭,轉移了話題,“姑娘既精通農事,不如在京郊置辦幾畝田地?近來圣上憂心旱情,若有良策,或可一見天顏。“
這個建議讓俞曉棠眼前一亮。是啊,與其直接去找蕭景珩,不如先證明自己的價值。若能見到皇帝,或許...
“多謝將軍指點。“她真誠地說。
周毅起身送客:“今日之談,出我口入你耳。姑娘初來京城,務必小心行事。“他意味深長地補充,“有些人,不希望殿下恢復全部記憶。“
離開將軍府,俞曉棠心事重重。周毅的話證實了她的猜測——蕭景珩的失憶背后另有隱情,而大皇子蕭景明極可能就是幕后黑手。
回到客棧,俞曉棠立刻著手籌劃。她用剩余的銀兩在京郊租了三畝薄田,又通過馬頭兒的關系購買了些優質種子。接下來半個月,她吃住都在田邊草棚,親自耕作,應用現代農技改良土壤,種植抗旱作物。
附近的農民起初對這個“城里來的姑娘“嗤之以鼻,但當她田里的苗子比旁人的長得又快又壯時,好奇漸漸變成了敬佩。不少人主動來幫忙,順便學習她的方法。
“姑娘這法子真神了!“老農張伯看著郁郁蔥蔥的田地感嘆,“我種了一輩子地,從沒見過這么旺的苗子!“
俞曉棠耐心地解釋深松土、輪作、堆肥等原理,并鼓勵大家嘗試。很快,“神田女“的名聲傳遍了京郊,連城里的大戶人家都派人來參觀。
一個月后,俞曉棠的試驗田迎來首次收獲。產量是周邊農田的三倍,而且品質上乘。這個消息如野火般蔓延,終于傳到了朝廷耳中。
這天,俞曉棠正在田間指導幾個農婦制作堆肥,一隊官兵突然到來。
“哪位是俞曉棠姑娘?“為首的官員問道。
“我就是。“俞曉棠擦擦手上的泥土。
官員展開一卷黃絹:“圣上口諭,宣俞曉棠明日入宮覲見,獻農技良策。“
圍觀的農民們嘩然,紛紛跪地恭喜。俞曉棠強忍激動,恭敬領旨。她知道,機會來了。
次日清晨,俞曉棠換上最體面的衣裙,帶著精心準備的種植記錄和樣品,在官員引領下進入皇宮。
穿過一道道宮門,眼前的景象讓她屏息——朱墻黃瓦,雕梁畫棟,侍衛肅立,宮女穿梭,處處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奢華。這與她生活過的簡陋村莊形成鮮明對比,也讓她更加理解蕭景珩所處的世界有多么不同。
在偏殿等候許久后,太監尖細的聲音傳來:“宣,農女俞曉棠覲見!“
俞曉棠深吸一口氣,跟隨太監進入大殿。殿內金碧輝煌,兩側站著文武百官。她不敢抬頭,按照之前學的禮儀恭敬跪拜。
“平身。“一個威嚴而略顯疲憊的聲音從上方傳來。
俞曉棠小心起身,這才看清龍椅上的皇帝——年約六旬,面容清瘦,眉宇間與蕭景珩有幾分相似,但氣色不佳,不時輕咳。
“朕聽聞你有神田之術,產量三倍于常,可是真的?“皇帝問道。
“回陛下,民女只是運用了一些特殊的種植方法。“俞曉棠恭敬地回答,然后詳細解釋了土壤改良、輪作間作、選種育種等原理,并呈上收獲的樣品。
皇帝聽得連連點頭,對身旁的大臣道:“若推廣此法,我大梁糧食產量必能大增,實乃社稷之福!“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從殿側傳來:“父皇,兒臣以為,農事關乎國本,新法當謹慎試行,不可冒進。“
俞曉棠渾身一震,不用抬頭也知道是誰在說話——蕭景珩。三個月不見,他的聲音更加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太子所言極是。“皇帝點點頭,“俞氏,朕封你為司農寺丞,專司新法推廣,你可愿意?“
俞曉棠沒想到會有官職,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司農寺是掌管全國農業的機構,丞雖是小官,但也有品級,對她這樣的平民女子來說已是破格提拔。
“民女...恐怕難當此任。“她謹慎地說,“民女更愿在田間勞作,親自實踐。“
皇帝略顯驚訝:“哦?那你想要什么賞賜?“
俞曉棠鼓起勇氣:“民女只求一塊更大的試驗田,和推廣農技的機會。“
這番不貪功名的回答讓皇帝龍顏大悅:“好!朕準了。賜京郊皇莊百畝,準你自由試驗。另,每月初一、十五入宮,為朕講解農事。“
“謝陛下隆恩!“俞曉棠叩首謝恩,眼角余光卻瞥見蕭景珩緊鎖的眉頭。
退朝后,俞曉棠在太監引領下退出大殿。剛走到回廊拐角,一個高大的身影突然攔住了去路——正是蕭景珩。
他身著杏黃色太子常服,頭戴金冠,腰系玉帶,氣度非凡。那張曾經對她溫柔微笑的臉,如今冷若冰霜。
“俞姑娘,“他聲音冷淡,“京城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這句話如刀般刺入俞曉棠心臟。她強忍心痛,直視他的眼睛:“殿下認識民女?“
蕭景珩眼神閃爍了一下:“周將軍提起過你...照顧過本宮一段時日。“
“只是一段時日嗎?“俞曉棠輕聲問,“殿下可還記得東山上的泉眼?月下的詩句?田埂邊的...“
“夠了!“蕭景珩突然低喝,隨即警覺地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過去的事不必再提。念在你曾相助的份上,本宮會安排人送你離京,保你一世衣食無憂。“
俞曉棠握緊拳頭,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多謝殿下美意,但民女憑自己的雙手也能衣食無憂。民女來京,不為攀附權貴,只為...“她頓了頓,“確認一些事情。“
“什么事?“
“確認三郎...是否還活著。“俞曉棠直視他的眼睛,“現在看來,他確實已經死了。“
蕭景珩身體微微一震,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捉摸的情緒。就在這時,一陣環佩叮當聲傳來,一個身著華服的年輕女子在宮女簇擁下向這邊走來。
“殿下,原來您在這里。“女子聲音嬌柔,容貌秀麗,只是眼神略顯銳利,“臣妾找了您好久。“
蕭景珩的表情立刻變得溫和:“愛妃怎么來了?“
愛妃?俞曉棠心頭一顫。這就是丞相之女,蕭景珩的未婚妻?
女子好奇地打量著俞曉棠:“這位是...“
“俞曉棠,就是今日獻農技的那個農女。“蕭景珩輕描淡寫地說,然后轉向俞曉棠,“這位是丞相千金,未來的太子妃。“
俞曉棠強忍心痛行禮:“見過小姐。“
丞相千金——柳如絮微微一笑,但笑意未達眼底:“原來是你啊。聽說你曾照料過殿下?真是...辛苦你了。“她刻意在“照料“二字上加重語氣,仿佛在暗示什么不光彩的事。
“民女告退。“俞曉棠不愿多留,匆匆行禮離開。
走出宮門,俞曉棠才發現自己后背已被冷汗浸濕。與蕭景珩的重逢比她想象的還要痛苦。那個曾與她共賞明月、為她采藥療傷的三郎,如今視她如陌路,甚至...如麻煩。
回到客棧,俞曉棠取出那枚玉佩,在燈下反復查看。“等我“兩個字依然清晰,可留字的人卻要趕她走。是蕭景珩變心了,還是另有隱情?
正當她沉思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開門一看,是個陌生的小廝,遞上一封信后匆匆離去。
信上沒有署名,只有一行字:“皇莊有詐,慎入。北疆故人。“
俞曉棠心頭一凜。皇莊是皇帝賜給她的試驗田,怎么會有詐?這“北疆故人“又是誰?與周將軍提到的北疆軍有關嗎?
她突然想起蕭景珩警告她離開京城時的眼神——冰冷中藏著一絲擔憂。難道...他的冷漠是裝出來的?他是在...保護她?
這個念頭如火花般點亮了俞曉棠心中的希望。她決定接受皇帝的賞賜,入駐皇莊,一方面繼續農業試驗,另一方面...查明真相。
第二天,俞曉棠在官員引領下來到京郊的皇莊。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附帶一個小院,比她在村里的條件好多了。她立刻著手規劃,準備大展拳腳。
然而,就在她安頓下來的第三天夜里,一場“意外“大火突然吞噬了半片試驗田。幸虧當晚俞曉棠恰好去城里取種子,才逃過一劫。
“姑娘,這絕非偶然。“莊上的老管事低聲說,“老奴看見有人影在起火前鬼鬼祟祟...“
“可知是誰?“俞曉棠問。
老管事搖頭:“但老奴聽見他們說什么'丞相有令'...“
丞相?柳如絮的父親?俞曉棠心頭一震。看來,有人確實不希望她留在京城,更不希望她的農技成功。
這場火沒有擊垮俞曉棠,反而堅定了她留下的決心。她連夜搶救剩下的作物,重新規劃田地。消息傳開,不少受過她指導的農民自發前來幫忙,連一些城里的商賈也捐贈物資。
“姑娘別怕,有我們呢!“老農張伯拍著胸脯說,“看誰敢動咱們的'神田'!“
在眾人的幫助下,試驗田很快恢復了生機。俞曉棠更加謹慎,每晚輪流安排人守夜,同時暗中留意任何可疑跡象。
一個月過去,試驗田再次郁郁蔥蔥。按照圣諭,俞曉棠每月初一、十五入宮講解農事。這些場合偶爾會遇到蕭景珩,但他總是冷淡疏離,仿佛從未認識她。
只有一次,當她在御花園迷路,偶然看到蕭景珩獨自站在一株海棠樹下時,她捕捉到他眼中一閃而過的復雜情緒。但轉瞬間,他又恢復了那副高高在上的太子模樣。
與此同時,柳如絮對她的敵意越來越明顯。每次相遇,那位未來的太子妃都會用各種方式刁難羞辱她,從故意打翻她呈上的樣品,到在皇帝面前質疑她的方法“不合祖制“。
俞曉棠全都默默承受,專注做好自己的事。她的忍耐和才能漸漸贏得了不少官員的尊重,甚至連皇帝都對她刮目相看,特許她自由出入宮中的藏書閣查閱農書。
這天,俞曉棠在藏書閣偶然發現了一本關于北疆風土的志書。出于好奇,她翻閱起來,想多了解蕭景珩曾經戰斗過的地方。
書中記載,北疆有一種名為“忘憂“的奇花,其花粉可致人失憶,但若與另一種名為“回魂“的草藥同用,又能恢復記憶...
俞曉棠心頭一震。蕭景珩的選擇性失憶,會不會與這種花有關?如果真有解藥,或許能幫他找回失去的記憶!
她急忙記下這兩種植物的特征和生長地,決定想辦法尋找。就在這時,身后突然傳來一聲輕響。
俞曉棠警覺地回頭,只見書架間人影一閃而過。她快步追去,卻只看到一片衣角消失在拐角——那顏色,似乎是太子府的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