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家脈2019

第四章 爸爸的兄弟姐妹

家脈2019 夜夢zz 3437 2019-08-20 17:30:00

  堂屋很寬敞,周末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大人一桌,孩子一桌,兩桌擺開還夠小狗撒歡跑著撿骨頭。現在棺材擺在當中,怎么都覺得堵。人也多了,好多臨莊不太熟悉的,甚至還有戴孝帽子的我壓根不認識,聽大姑說那是奶奶那邊的親戚,來跪棚的。我盯著空棺材想:奶奶啊,你看你王家門多熱鬧啊,街坊鄰居都來了,你的六個孩子也都來了!

  奶奶病的時候,大爺總說他嘴歪,不能來,這臉上貼了塊紗布也來了,至于大娘,打我記事兒起總共來的次數五個手指頭都數不到,聽說她身體不好,不能坐那么久的車,敏捷姐結婚時候跟著爸媽去了大爺家,大娘皮膚真是應了廣告語“白嫩細滑”,退休了沒事遛大金毛玩,大閘蟹能吃好幾個,二姑說大娘是嫌老家臟。老家是不如小高層洋房干凈,泥土地、豬圈羊圈、風箱地鍋、廁所是露天石頭蹲坑、吃飯的時候蒼蠅嗡嗡亂飛,農村生活質量是不如城里,但人家幾十年吃住都過來了,也沒那么嬌貴,呆一天也不行。對比實在太明顯,難怪奶奶走哪都夸媽媽,村里人都擔心媽媽嫌小張樓臟,媽媽從來沒說過,鍋屋燒飯,媽媽一屁股坐在柴火垛前拉風箱,沒自來水前就壓井水,吃飯坐矮馬扎子,老家哪缺啥媽媽都張羅著,沙發、案板、餃子餡、米油,給奶奶買衣服連帶著二大娘的,襪子毛巾都給配齊咯,連針線都不用二大娘上集去買。雪林姐來的時候,聽媽媽跟她聊半夜,語氣緩慢,似乎想托雪林姐帶話給大娘,有一句話,只有三個字我記得特別清楚:那是家!是啊!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老家是落后點,但我們從來沒有嫌棄的意思,回老家是去看奶奶的,那的一磚一瓦我都有強烈的歸屬感,不奢望大娘能像媽媽那樣當個“中國好兒媳”,三年能回來看一次就不錯了。奶奶能吃能睡的時候她都不來,不能動的時候才不指望她,可是奶奶走了,她作為長兒媳不來,丟臉丟到全村人面前了,她倒不怕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二大爺半身不遂,村里給了補助金還有手推車,慢慢不用拐杖也能走,只是身子半邊還是不能動,病后不愿意偎著鍋屋案板,都是一個人在東屋吃飯,后來信基督教,每周都去“聚會”,而奶奶是信“觀音菩薩”的,不知道同在一個屋檐下沖不沖突,倒是覺得爸爸一句話挺在理“信仰是一種精神寄托”。二大娘啥都不信,就信錢,這個認知是奶奶病的時候全家默許的,也多虧二大娘,奶奶臥病在床近一年,甭管伺候好壞,都是她一個人忙活,奶奶是個富態的老太太,哪怕是最瘦的時候,我也拉扯不動她,二大娘常年種地,手上蠻勁不小,但在奶奶病之前,我對她并沒有多少好印象。在我小時候,她就開始對我說奶奶的壞話,最常說的是奶奶故意使絆子,拿鐵鍬抵門害掉她倆門牙,還說奶奶太好吃肉,我小時候就很反感她這么說,那么大一人了跟一小屁孩說這干啥,無非是想透過我的嘴告訴我爸媽,大了她再說我就一句不吱聲,其實很想說,我們家每個禮拜給你們的肉還不夠我奶奶吃的啊,夠你們全家吃的了都!二大娘這點“精神寄托”足夠維持物質生活了!這不是氣憤的點,最令媽媽和我不解的是,她藏東西。二大爺家一日三餐的時間基本為早上九點、下午兩點、晚上九點,暑假在老家住就發現,二大娘早上五點起來,她還能磨蹭到九點多才做好飯。而晚上也得有四五個小時的時間“籌備”飯菜,奶奶八點多就睡著了,爸媽怕奶奶跟不上飯點餓著,總是買點火腿腸、蛋黃派之類的放奶奶屋里,下次來就連帶著箱子消失了,媽媽有次沒忍住問大娘:“二嫂,我上次帶來的火腿腸呢?”二大娘咧著牙,說話帶著些口水聲:“啊,擱家來。”

  “在哪呢,我咋沒看見。還以為沒有了。”

  “哦,讓我鎖柜子里了,怕有老鼠。”我看那臟不垃圾的粉紅餐具柜,哪里更招老鼠,傻子也能看出來吧。給奶奶買的襪子都會連帶她的買,就怕她不給奶奶穿。不過每次周末去的時候,奶奶倒都穿著媽媽給的褂頭。奶奶病的時候,我倒攛掇媽媽不給提前二大娘打電話,周三回去一趟,這才能看出來媽媽給奶奶的東西究竟用沒用到她身上。

  按年齡算,大姑應該排行老三,但農村老輩人都是習慣按男丁排順序,小愛姑姑接送我上小學時,總能聽到她管我爸爸叫“三哥”,回老家碰到村里人打招呼,也是一句“老三回來了”。如果按“老三”來講,很多事情,不應該由爸爸操心,叫大家回老家看奶奶的是“老三”,當和事老勸兄弟姐妹的是“老三”,資助小輩上學的又是“老三”,當初資助寶林、來運、彬彬、丁丁哥、桂林姐上學,有幾個知道感恩的,寶林哥寫信來要錢時說一定會孝順爸爸媽媽的,只字不提“三叔三嬸”,當然,對于寶林哥那就不叫資助了,為此我跟爸爸鬧了很大一場,唯一一次離家出走,恨得不愿意搭理寶林哥一句,那年我高三畢業;后來,大姑和二姑鬧掰,大姑、二姑和二大爺鬧掰,是“老三”勸了這個勸那個;看鄰居清姨家每年都聚在一起,人家也是姊妹六個,距離也是有遠有近,還有在青海生活的,過年卻都陪在老人身邊,清姨老家和小張樓差不多,姊妹合力蓋起了二層樓,十幾個房間,6個小家庭怎么也住的開了,倒沒有人嫌泥土地有灰塵的。清姨說,“是恁家做老大的不對。”大爺么,比老佛爺難請,每回來都是“老三”定賓館定飯店,買一堆土特產隨車帶走,生怕一個不順心以后不來了。話說大爺家比我們家有錢多了,我考上大學,他給了爸爸兩百塊錢說給我的,還是瞞著大娘給的,真是哭笑不得。

  大姑是長輩中日子過得最苦的,雞蛋不舍得吃,一塊錢的公交不舍得坐,往我們家里送自己磨的面粉,一麻袋生從車站扛過來。大姑確是最樸實的農村人,納的鞋底特別厚實,笑起來,這么說長輩是有些不尊重,但很形象——憨厚純樸。來運哥結婚時,果哥、轉運哥媳婦兒都來了,大姑給三個兒媳婦做了大紅色唐裝,別提多好看了。記得果哥媳婦嫁過來當天躲在新房里可勁兒哭,我要有這么純樸的婆婆高興還來不及呢,一定沒有婆媳問題。果哥媳婦也不是善茬,果哥耙耳朵,冰琴嫂子當家作主,兩口子都是教師倒也能干,我上初中的時候,家里有的電器她那都有。她家發生過一件被我當笑話的事兒,來運哥上大學,大姑沒錢給他,果哥當時已經工作幾年了,爸爸的意思是,我們家出點、果哥出點,冰琴嫂子不樂意,好說歹說就是不掏一個子兒,二姑拉著媽媽去說道說道。感覺爸媽就是王家主事兒的,充分掌握話語霸權,但太操心也不是好事,幸虧爸媽心寬。后來聽長輩們聊天說起,冰琴嫂子那天一副受氣包樣,委屈得不行,嗚嗚地哭著說她家還沒買微波爐呢。我在一旁聽著都想罵人,她家當時倆電視機,自己丈夫親弟弟上學拿點學費咋啦,這么說我們家更拿不著。前年找來運哥借的錢咋好意思到現在沒還呢。又怎么好意思讓來運哥一個人給大姑買電動三輪車,新農村建設,憑什么大姑的房子錢要來運哥一個人拿!欺負來運哥媳婦大度是吧。一個媽的孩子,誰混得好是誰本事,該貼補的貼補,該均攤的也不能由一個人承包,果哥家買房子沒錢,來運哥家就不買房子了?縣里買房子幾個錢,市里買房子又幾個錢,掙得多開銷又能少了去?

  走得最近的,莫屬二姑。當初我們家買房子,只有二姑送來兩萬,幾乎全是零錢。二姑家在鄉里街上開鞋店,賣些幾塊錢的拖鞋、布鞋,貴點就是運動鞋,從招商場進貨,一般都些是雜牌子,幾十塊錢的,掙不了幾個子兒,寶林哥家倆孩子又穿走不少;在二層小商場里,還有間鋪子,賣些襪子、毛巾被,毛巾被利潤大點,還得供倆兒子上學。奶奶在二姑家住的時間最長,老太太老了卻想著干點啥,在鞋店幫二姑看店,好過無聊曬太陽打盹,最起碼在二姑那按點吃飯!鎮上離小張樓只有三里地,有好吃的就會喊二大爺家的一起吃,二大爺腿腳不好,二姑都是讓孩子騎三輪車送一碗給他。寶林哥就在鎮上工作,二姑最疼他,隔一兩天總要喊他吃飯,給東給西。我們去的時候,二姑總是很開心,“老幺來啦”說著就鎖毛巾被鋪子拉著我回家,有時候二姑會想給我們鞋又怕東西不好,想到這里就特別有畫面感,姑搓著手站在柜臺前嘴咧到后腦勺般笑著問“老幺要襪子不,嘿,我進里好里,你看看,要是孬就不要。”走的時候又左顧右盼“嘿,家里也沒啥給恁拿里,感覺恁啥都有,這有個大南瓜恁要不,可面了,燒稀飯喝。”一直不舍得要二姑的東西,總覺得她掙兩個錢不容易,從縣里進貨,一個人扛上百雙鞋,媽媽告訴我,要二姑的東西,她很開心,比給她東西更開心。

  小姑找了個山東的,離大爺家倒不遠。口音已經脫離了老家味道,有時候說快了,我就得連蒙帶猜。敏捷姐生的不像王家人,小巧的巴掌臉,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燕林、蘇林、雪林、桂林姐是奶奶的“嫡系部隊”,敏捷姐、丁丁、彬彬哥之類那是“那邊的人了”,而我們這些“嫡系部隊”姊妹都隨奶奶的“寬臉膛子”。敏捷姐身懷六甲的時候,也是奶奶油盡燈枯的時候,小姑仍是過來照顧了一個月,替替農忙的二大娘。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桐城市| 临夏县| 贺兰县| 延庆县| 南澳县| 资中县| 吉木乃县| 贵定县| 盐山县| 行唐县| 壤塘县| 绥宁县| 调兵山市| 隆回县| 平陆县| 龙里县| 泾源县| 衡阳市| 垣曲县| 随州市| 图木舒克市| 上蔡县| 乡宁县| 治县。| 富蕴县| 涟源市| 江安县| 金塔县| 依兰县| 青田县| 海宁市| 项城市| 唐海县| 海盐县| 尤溪县| 卓资县| 北安市| 玉田县| 丰宁|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