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列車從川東一路向北,開往BJ。
高一第二個學期結束后,梓辰和他大多數好朋友都參加了暑假的夏令營。在那輛開往BJ的列車上,他們徹夜地打牌、聊天,二十多個小時一晃而過。
到了營地,同學們被分成幾個隊,分別由幾位名牌大學的學姐學長帶領。幾輪游戲之后,學姐學長和各個團員之間便建立了聯系。團員并不來自同一個班,有些互相認識,有些毫不相識。學長和學姐更是從未謀面。
梓辰和迪迪都在逐夢隊,他們的學姐靜香來自人民大學,學長大熊來自清華大學。他們穿黃色隊服。梓辰的后桌宋洋穿黑色隊服,小尼穿紅色。
有團隊就會有競爭。第一天晚上就是剪裁廢紙的時裝T臺秀比賽。有表現力的當模特,心靈手巧的負責裁剪,力氣大的負責貼。團隊協作初現雛形。梓辰作為力氣擔當,一直在涂膠水貼貼紙。成績優異、愛好廣泛的梓辰在這樣的集體如魚得水,有智慧,有努力,有熱情。他張開觸角和每一個人相擁,建立了很深的聯系。
第二天白天聽講座,老師講演講,講完之后希望有同學嘗試一下。逐夢隊從學姐學長到團員齊刷刷推薦梓辰。梓辰也不負眾望,演講效果很好。一旁的宋洋也贊許地看著自己的同班同學。
最后一天的白天是類似郊游的活動,游覽故宮、頤和園。梓辰,宋洋,小尼,迪迪和三五個好友組成了身穿五顏六色隊服的“彩虹團”。他們不記得頤和園有多美,或者泛舟湖心有多詩意,只記得這是他們幾個的郊游。
晚上是告別晚會,每個隊準備一個節目。逐夢隊準備唱一首“情歌王”,那是當時最流行的歌。他們為此排練了很多天,喜歡唱歌的梓辰也承擔了最多的歌詞。一個個的表演結束了,該逐夢隊上場。梓辰唱得撕心裂肺,未經世事的他用他對感情的理解來唱一首情歌,一如他對待自己的感情。飛蛾撲火,欲火焚身。投入感情的他卻讓其他隊的學長學姐看得滑稽,紛紛對這個看起來在舞臺上用力過猛的小孩兒忍俊不禁了起來。梓辰并沒有受到干擾,用自己的方式唱完了這首歌。但臺下的靜香和大熊卻聽哭了,他們看著臺上自己的隊員。今夜之后,便各奔東西,以后再能相見,也不是現在的彼此。
晚會的最后,要頒發整個夏令營最高的榮譽——最佳團隊獎。這個獎給到了獲得分數最多的逐夢隊。領獎的時候,每個人拿著獎狀,去擁抱大雄和靜香。或許沒有什么語言,年輕的心迸發出年輕的眼淚。大學的自己對高中的自己的安慰和鼓勵,高中的自己對大學的自己的希冀和期待。在這一刻,他們對短短幾天就催生出的強烈情感卻又只能無奈分開充滿不舍。那天晚會結束,學長學姐和學員在小小的宿舍徹夜瘋玩,留下最后的快樂回憶。
那件黃色的隊服簽滿了隊員們的名字和寄語,至今仍掛在梓辰臥室的門后。梓辰最后收到的結營證書,有靜香和大熊對自己說的話,他在日后一次次翻起,甚至隨時裝在自己的書包里,成為自己力量的一部分。高考查到分數的夜晚,梓辰撥通了靜香姐的電話,他想對靜香姐說說自己高中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