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我們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孩子。
他是木匠的兒子,看起來比我們差個幾歲。平時我們做工的時候,他就支個畫板坐在門口畫畫,他在這方面很有天賦,兩三筆就能勾勒出大致的物體輪廓。
看得出來老木匠對小木匠的創(chuàng)作很不支持。
工作間隙,他總看著坐在門前畫畫的小兒子嘆氣。
“他總是做些沒用的事情,要把這份心思放在正經(jīng)事上我也就不擔心了。”
“年紀小都是這樣,過幾年就好了。”我這樣安慰他。
可是每每說完總會想起曾經(jīng)的自己。
木匠對小木匠的“無所事事”覺得礙眼,聽我說梧暉一個人呆在房間里休養(yǎng),就趕小木匠去教堂照顧梧暉。
他照顧梧暉很盡責,脫離了嚴厲父親的管教后,活潑愛鬧的本性也顯露了出來。
小木匠的話很多,像個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嚴厲的教父也常常被他逗得笑起來。
他和梧暉意外很合拍。一向沉默的梧暉遇上聒噪的小木匠性格改變了許多,現(xiàn)在總有些小孩子心性。
而對小木匠來說,能夠找到一個能夠隨心所欲畫畫而不被苛責的地方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我們教堂的小房間里總是貼滿了他的畫作。
每天放工回到屋子,我總能看見墻上又多了一些五顏六色的紙,當我想對他發(fā)火的時候,梧暉卻總是護著他。
今天小木匠給我們畫了一幅畫像,畫里是我和梧暉,一個拄著木拐杖一個站在旁邊,一個笑容滿面一個板著臉。
在白色的背景里,用炭筆粗粗地勾勒出來的那兩個人物擁有著相似的容貌。
我看著畫板上的那幅畫愣了神,那個板著臉的男人讓我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梧暉拿著那幅畫沉默了很久,最后拄著拐杖回屋掩了門,我聽見房間里傳來極輕的抽泣聲,卻沒有推門進去。
小木匠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見沒人理他便抱著他的畫板跑回家去。
——梧千記